这些水雾特别轻,飘在空中落不下来,再加上底下还有新的热气继续往上推,就被稳稳留在了天上,攒得多了,就形成了咱们看到的云。”
最后他还补充了云的颜色原理,免得有人好奇追问:
“云看着有白有红,不是它本身带颜色,是和含水量、阳光折射有关。
咱们平时见的白云,含水量少,水雾细,阳光照过来能轻松透过去,折射出来的颜色不明显,看着就是白的;
而夕阳西下或太阳刚升起来时的红霞,是因为那时候温度低,水汽凝结得更密,能折射更多光线,其中红色在所有颜色里最显眼,所以咱们一眼看到的是红色——
其实橙色、黄色也在,只是没红色亮,咱们分辨不出来而已。”
朱有建没停,接着解答大家心里藏着的疑问:
“那为什么会有铅云呢?
咱们都知道,铅云一出来,十有八九要下雨。
它之所以是深灰色,核心原因就是含水量极高,而且水雾已经变成了小水滴,体积比白云里的水雾大好几倍——
这么厚的含水层,阳光的折射根本穿不透,之前说的红色、黄色光线全被挡住了,一点都传不到地面,所以咱们看到的就是暗沉的深色,看着沉甸甸像铅块一样,就叫它铅云。”
怕有人还是没懂,他又举了个生活里的例子帮忙理解:
“这就像水潭,水浅的时候,阳光能照到潭底,看着清亮;
水一深,阳光就难透到底下,没有光线的地方自然就呈现暗色。
铅云的道理和这一模一样——
都是因为‘光透不过去’,才看着黑乎乎的。”
最后,朱有建又补充了一点关于日月的基础常识,怕有人对天地运行存着疑惑:
“咱们白天能看见光亮,是因为日星自己会光热,光线照到地上;
到了夜晚天暗下来,不是日星不见了,是坤星自转,把咱们所在的这面转到了背对日星的另一边,没了阳光照射。
至于夜晚能看到的月亮,它自己不会光——
咱们看到的月白色、偶尔偏黄的颜色,其实是月亮把太阳光反射到了坤星上,那颜色也是它表面土壤、岩石的本色。
有时候月亮会泛浅红色,那不是月亮本身变了色,是和咱们居住的‘坤星’周围的大气有关,这里面涉及坤星大气折射的天文知识,今天先不展开说,以后有机会再细讲。”
讲完日月,朱有建立刻把话题拉回雨云,专门解答了之前高起潜提的疑惑——
“山西上空有厚重铅云,却迟迟不下雨”:
“要搞懂这事,得先明白‘干旱地区’的状态——
长时间不下雨,土地会失去水分、变得干裂干燥,河塘也会干枯断流,这时空气中的‘燥气’会变得特别重,还会不断向上飘,像一层看不见的‘干壳’罩在天上。”
他进一步拆解其中原理,说得更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