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 > 第879章 文星照幽冥(第1页)

第879章 文星照幽冥(第1页)

陈墨的玄铁灯盏在掌心泛起幽蓝光晕时,他正站在忘川支流的渡头。对岸的雾霭里浮着几点疏星,像是被揉碎的砚台渣子——这是幽冥界特有的星象,凡人间的银河在这里成了散场的戏文。

陈墨摸了摸腰间的青铜铃。炼魂时,对方硬塞给他的"见面礼",说是能镇住幽冥里最凶的戾气。此刻铃身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什么。

跨过溪水的瞬间,陈墨听见了吟诗声。

声音从院落深处的竹篱笆后传来。陈墨抬步时,青石板自动在他脚下铺成路径,像是有人早就在等他。绕过竹丛,他看见廊下石桌旁坐着个穿月白直裰的男人。对方正握着半块松烟墨,往砚台里研着,腕间沾着几点墨渍,在月光下泛着乌金般的光泽。

男人抬头,眉眼间尽是三分醉意七分清狂:"陈先生倒是有闲情,大半夜的来寻我这孤魂野鬼。声音带着点沙哑,却比陈墨听过的任何戏文都动人,"不过先别急着走——我这院里的桂花酿,可比你阳间的烈酒可人。

陈墨这才注意到,石桌上摆着两坛酒。一坛封着泥,另一坛已经开了,酒液泛着琥珀色的光,连空气里都浮着细碎的金箔似的光点。他伸手碰了碰酒坛,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这不该是阴物该有的温度。

苏轼仰头灌了一口酒,酒液顺着胡须往下淌,他却笑得更欢了:"陈先生好眼力。我在阳间活了六十四年,死的时候坐在常州孙氏馆的藤椅上,看着窗外的橘树抽芽。本以为要喝孟婆汤过奈何桥,谁知道刚走到桥中间,就被个白胡子老头拽住了。"

陈墨盯着那轮月亮。普通幽冥的月是青灰色的,可这轮月里分明浮着字迹,仔细看去,正是《前赤壁赋》的残章。

陈墨的瞳孔微微收缩。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十六岁嫁给他,二十七岁病逝。陈墨曾在阳间的眉山见过她的牌位,香灰里还凝着未干的泪痕。

陈墨没有回答。他解开腰间的青铜铃,轻轻一摇。清越的铃声荡开雾霭,露出院角的情形——那株枯桂树的根下,果然盘着无数黑蛇,每条蛇身上的纹路都是苏轼的笔迹,或楷或行,或狂草,像活过来的诅咒。而在蛇群中央,跪坐着个穿素衣的女子,背对着他们,肩头剧烈地颤抖着。

女子缓缓转过身。她的脸是王弗的模样,可眼睛里没有半分活人的光,只有两团幽绿的火焰在跳动。她的嘴一张一合,发出的却不是王弗的声音,而是苏轼自己的:

苏轼后退两步,撞在石桌上。酒坛翻倒,琥珀色的酒液流了一地,那些金箔似的光点突然变成了细小的锁链,缠上了他的脚踝。

院角的蛇群突然发出嘶鸣,黑蛇们昂起头,蛇信子吐出的全是苏轼的诗稿。陈墨挥笔在半空画出金色符文,符文如利剑般劈向蛇群,却被黑蛇用诗稿挡了下来——那些诗稿上的字正在渗血,每一滴血都在加固锁链。

他咬破指尖,血珠落在锁链上。黑红色的血刚触及锁链,那些由诗稿变成的屏障就开始燃烧,火舌里竟飘出墨香。王弗模样的魂傀尖叫着后退,身上的绿焰被烧得滋滋作响。

苏轼的手猛地一颤。陈墨趁机抓住他的手腕,将自己的血滴在他的命门穴上。两股血交融的瞬间,陈墨看见苏轼的魂魄里浮起无数画面:眉山的桃林里,十六岁的王弗捧着青梅站在树下;汴京的雨夜里,王弗替他补着被酒渍染了的青衫;眉山的坟前,王弗的花簪落进新土,溅起的土粒打湿了他的靴底

苏轼望着逐渐消散的魂傀,忽然笑出了眼泪:"是啊,是我不肯走。我总觉得,只要我记得她,她就还活着。可我忘了,活着的从来不是名字,是那些一起吃过的饭,一起看过的雪,一起写过的词。"

院角的桂树突然抽出了新芽。抬头对陈墨说:"陈先生,能帮我个忙吗?"

话音未落,整个院子开始变得透明。陈墨看见苏轼的身影正在变淡,像一片被风吹散的云。朝他拱了拱手,嘴里念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玄铁灯盏的光突然变得刺眼。陈墨再睁眼时,已经回到了忘川渡头。打盹,见他醒来,慌忙说:"客官,您这一去就是半宿,可算回来了!那院子的雾气早散了,现在连渡头都看不见了。"

陈墨摸了摸腰间的青铜铃。铃身不再发烫,反而透着股暖意。他望向东方,那里的天际线正泛起鱼肚白——阳间的黎明要来了。

船桨划开水面的瞬间,他听见身后传来若有若无的吟诵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