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宫内,太后端坐在正中央的宝座上,目光落在刚刚走进殿内的乾隆身上。乾隆行了一礼后,太后开口说道:“皇帝刚回宫,怎么不回去休整一下,来哀家的寿康宫干嘛?”
乾隆回答道:“皇额娘,儿臣此次前来,是有一事想与皇额娘商议。”他说着,便缓缓地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太后见状,心中略感诧异,但还是和颜悦色地问道:“哦?何事让皇帝如此匆忙地来见哀家?”
乾隆深吸一口气,然后郑重地说道:“皇额娘,儿臣想接青樱回宫。”
太后一听,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厉声道:“不行!娴妃需要留在潜邸给她的姑母守孝!难道皇帝忘记了当年乌拉那拉氏对你和哀家做的那些事吗?”
乾隆连忙解释道:“皇额娘,儿臣知道先皇后曾经做了很多对朕和您不利的事,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青樱与她不同,她是个善良、温柔的女子,儿臣与她青梅竹马,彼此相知相守。儿臣希望皇额娘能够看在儿臣的面子上,不要将对先皇后的不满迁怒到青樱身上。”
太后听了乾隆的话,并没有丝毫动容,而是冷冷地说道:“皇帝,你可知道哀家为何一直不同意娴妃回宫?”
乾隆沉默片刻,然后轻声说道:“儿臣知晓,皇额娘是担心娴妃会重蹈先皇后的覆辙,对儿臣不利。”
太后微微点头,说道:“不错,哀家正是有此顾虑。不过,既然皇帝如此坚持要娴妃回宫,那也不是不可以。”
乾隆闻言,连忙道:“多谢皇额娘!”
太后摆了摆手,打断了乾隆的话,接着说道:“皇帝先别急着谢恩,要想娴妃回来,哀家还有一个条件。”
乾隆淡淡道:“皇额娘有何条件?但说无妨,儿臣一定尽力满足。”
太后看着乾隆,缓缓说道:“皇帝知道哀家想要什么。什么时候皇帝做到了哀家所期望的,娴妃自然就可以回宫了。”说完,太后便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
乾隆听完脸色铁青道:“皇额娘你在威胁朕!”
太后笑盈盈道:“怎么会!”
乾隆道:“行,朕同意了!三日后,皇额娘可以搬去慈宁宫~”说完脸色铁青离开寿康宫。
等出了寿康宫,乾隆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气,叫来身边的血滴子,压低声音吩咐道:“你们立刻去查太后之前出宫修行之事,尤其是关于果亲王弘晏身世的事情。”
原来,在先皇离世前,曾经对六阿哥弘晏的身世产生过怀疑。他怀疑弘晏并非自己的亲生骨肉,而是太后与果郡王的私生子。虽然果郡王早已去世,但他的儿子元澈尚在人世。如果能证实弘晏和元澈的血液能够相融,那么就可以证明他们是亲兄弟,从而间接证明弘晏并非先皇的血脉。
乾隆心中暗自叹息,他其实并不想与太后撕破脸皮。毕竟,太后是他名义上的生母,如果查出正如他所猜想的那样,他的脸面也不好看。然而,太后近来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过分,让他实在无法再容忍下去。既然如此,他也只好狠下心来,揭开这个隐藏多年的秘密。
与此同时,福迦站在一旁,看着乾隆离去的背影,不禁担忧地开口道:“太后娘娘,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您与皇上之间的母子情分呢?”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似乎对太后的决定并不看好。
太后嘴角泛起一抹冷笑,说道:“毕竟不是亲生的,就是不一样!你去告诉纳亲那边,让他们小心着点。当年要不是弘晏年纪太小,这皇位岂能轮到他来坐?对了,天气炎热,你也吩咐一下弘晏那边的人,好生伺候着!”
福迦连忙应道:“是,太后娘娘,奴婢已经派人去果亲王府传话了。”
坤宁宫内,莲心正忙碌地给所有宫人都贴上了忠心符。她这么做并非是过于谨慎,而是因为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宫廷里,自己出身低微,又在宫中没有什么人脉关系。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是小心谨慎一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