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玲珑佩之逆世重生:从啃老到传奇 > 第414章 帝师之师(第1页)

第414章 帝师之师(第1页)

在对凤栖村的浩荡皇恩宣读完毕之后,钦差队伍并未立刻返京。

王德海以“体察民情,监督款项落实”为由,暂时下榻在了如今已初具伯爵府规制的苏家新宅。

第二日,当村中的欢庆气氛还未完全消退之时,王德海却换上了一身相对低调的常服,只带了数名亲随,在苏长河的亲自引领下,缓步走向了那座早已闻名遐迩的——永安第一官学。

他此行,是奉了皇后娘娘最郑重的私人嘱托,来专程“探望”一位,在娘娘心中,地位非同寻常的“故人”。

此刻的“永安第一官学”,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简陋的村学。

在皇家内库和清丝坊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下,它已扩建成一座拥有十数间教室、藏书阁、膳堂、乃至独立演武场的大型官学!

其规模与师资,甚至已经超越了永宁县城里最好的书院。

当王德海走进学堂时,正值课间。

院内,孩童们三五成群,有的在追逐嬉戏,有的则围坐一团,认真地讨论着课业。

朗朗的读书声,与天真烂漫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朝气与希望。

而在学堂最大的一间讲堂之内,秦屿先生,正手持着一卷书,为几个年纪稍大、准备参加县试的学子,讲解着一篇艰涩的古文。

数年过去,秦屿先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眉宇间充满了落寞与郁结的落魄举人。

岁月的风霜虽然在他脸上留下了更深的痕-迹,但他的那双眼眸,却变得清澈、明亮,充满了儒雅的智慧与为人师者的从容自信。

一身浆洗得干干净净的青布长衫,穿在他身上,非但不显寒酸,反而透着一股子令人心折的文人风骨。

他讲得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抚掌而笑,那份沉浸在教书育人之中的专注与热忱,让站在窗外的王德海,都忍不住暗暗点头。

“先生风采,更胜往昔啊。”

王德海轻声赞叹了一句,这才缓步走了进去。

秦屿见状,立刻放下书卷,起身便要行大礼:“不知公公大驾光临,草民……有失远迎。”

“先生切莫多礼!”

王德海连忙上前,亲自将他扶住,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容。

“咱家今日,是奉了皇后娘娘的私下嘱托,特来向先生,问一声好。”

他看着秦屿,感慨万千地说道:“咱家来之前,皇后娘娘曾反复叮嘱。她说,她永远也忘不了,是先生您,在她当初还只是一个小小农女,对村学充满迷茫之时,给了她兴办义学的信心与支持。”

“娘娘说,她当初拿出的,不过是几两碎银;而先生您付出的,却是将自己埋没已久的才华与后半生的心血,尽数倾注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之上。这份恩情,她,时刻铭记于心!”

这番话,让秦屿这位心性早已淡泊的老先生,也不由得眼眶一热。

他知道,以皇后如今之尊,还能力排众议,将“教育”之事,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并始终记着他这个山野村夫,这是何等的天高地厚之隆恩!

“娘娘言重了,”秦屿声音沙哑地说道,“教书育人,本就是我辈读书人之本分。能看到这些孩子,一个个知书达理,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秦某,此生足矣!”

“先生高义,陛下与娘娘,又岂能不知?”

王德海笑了笑,这才从袖中,郑重地取出了一份同样盖着帝后双玺的,特殊“恩旨”!

“秦屿山长,接旨!”

秦屿心中一凛,连忙整理衣冠,跪倒在地。

王德海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皇后共诏曰:”

“永安第一官学山长秦屿,德才兼备,风骨高洁,甘于寂寞,扎根乡野,为我南渊王朝,开辟教化之先河,其功至伟,其德至馨!”

“朕与皇后,共商之后,以为,若强召先生入京,反而是违背了先生‘为往圣继绝学’之本心。故,特降天恩,以彰其德!”

“御赐,秦屿先生——‘帝师之师’金匾一块!悬于官学正堂!其意为:先生虽未亲授朕躬,却为皇后奠定了‘重教化、兴人才’之基石;先生虽未亲授储君,却是未来帝师太傅们当效仿之师表!其荣耀,与太傅同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