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新朝的第一次大廷议,在一片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期待之中,落下了帷幕。
然而,蓝图虽已绘就,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三日后,紫宸殿。
刚刚组建起来的“三司”衙门与六部九卿的核心重臣,齐聚一堂,举行了第一次专门针对新政施行的“御前工作会议”。
会议的气氛,不再像上次那般充满了理念的碰撞,而是变得务实,却也更加沉重。
第一个站出来的,依旧是户部尚书钱如海。
只是这一次,他的脸上没有了丝毫的质疑,只有一片深深的、身为国家钱粮总管的忧虑。
“启禀陛下,启禀皇后娘下。”
他手捧着一本厚厚的、刚刚连夜赶制出来的预算奏折,声音沙哑地奏道:“臣,已会同工务总司、农务总司的几位大人,对娘娘您之前规划的几项大计,做了一个初步的用度估算。”
“皇家理工学堂的建设、教谕与研习官的俸禄、以及那三百名学子未来五年的所有用度……预计,至少需耗白银三百万两。”
“京郊那万亩示范田的后续维护、新式农具的全国推广与生产、以及兴修水利所需的人力物力……第一期预算,恐怕不会低于五百万两。”
“还有商务总司那边,若要建立全新的‘皇家商路’,无论是造船、采买,还是打通关节,其前期投入,更是,如同无底之洞,难以估量!”
他每报出一个数字,殿内百官的心,便往下沉一分。
最后,钱如海将奏折高高举起,脸上写满了无奈的苦涩:“陛下,娘娘!如今国库之中,刨除南境将士的抚恤与各项必要开支,能动用的现银,满打满算,也不足八百万两!”
“这……这几乎是要将国库,一夜掏空啊!”
“若是期间再遇上什么天灾人祸,国之根本,恐将动摇!望陛下与娘娘,明鉴!”
他的话,如同巨石,狠狠地压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是啊,再好的计策,再宏伟的蓝图,没有钱,终究只是画饼充饥,空中楼阁。
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沉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望向了那凤座之上,那个一手缔造了这宏伟蓝图,如今,也必须面对这最现实难题的年轻皇后。
苏晓晓的脸上,依旧平静如水。
她看着一脸愁苦的钱如海,非但没有半分忧虑,反而微笑着问道:“钱尚书,你的账,算得很清楚。”
“但,你只算了‘出’,却没有算‘入’。”
“入?”钱如海一愣,“敢问娘娘,这‘入’,从何而来?”
苏晓晓缓缓地站起身,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新上任的商务总司使,赵钱孙。
“赵大人,你且告诉诸位同僚,我们清丝坊,在过去三年,为皇家内库,总共创造了多少利润?”
赵钱孙立刻出列,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自豪,躬身道:“回禀皇后娘娘,回禀陛下!过去三年,清丝坊刨除所有成本,纯利,白银,合计三千七百余万两!”
“什么?!!”
这个数字一出,整个大殿,再次如同被投入了炸雷!
三年!三千七百万两!
这……这已经不是在挣钱了,这分明是有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啊!
钱如海更是惊得差点咬掉了自己的舌头,他身为户部尚书,竟也不知道,皇家竟然还有如此一笔恐怖的巨额私产!
“诸位,”苏晓晓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便是‘皇家产业’的威力。”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她的眼中,闪烁着一种令所有人都为之目眩神迷的自信与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