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思瑶和希儿吧?”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明亮的眼睛仔细打量着她们,“希儿是姐姐,眉眼像极了侯爷,沉稳又大气;思瑶这双眼睛,和她母亲年轻时一个模样,真是好孩子。”
被盯的有些不知所措,她依着燕侯爷教的礼节屈膝行礼:“晚辈顾思瑶,见过族老。”
燕希儿也跟着行了礼,轻声喊道:“族爷爷好。”
“好孩子,回来就好。”老者抹了抹眼角,引着他们穿过天井,“祠堂早已备好,族谱也请出来了,思瑶这孩子,今日就要在燕家祠堂行认祖归宗之礼。”
燕家祠堂坐落在宅院深处,古朴的匾额上“燕氏宗祠”四个金字虽有些斑驳,却依旧透着庄严,祠堂正中供奉着燕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燕侯爷的祖父与父亲的牌位端正摆放着,牌位前还供着新鲜的瓜果与糕点。
族老让顾思瑶跪在蒲团上,亲自取过三炷香递到她手中:“先拜天地,再拜祖宗。
你是夫人的血脉,今日起便是燕家正式的后人了。”
顾思瑶捧着香,跟着族老的口令深深叩首。
燕希儿则站在一旁,看着妹妹虔诚的模样,眼底满是欣慰。“一拜天地开泰,二拜祖宗庇佑,三拜家族兴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站在一旁的燕侯爷,看着小女儿虔诚叩拜的模样,眼眶微微发热,悄悄别过脸拭了拭眼角。
拜完祖宗,族老又取出泛黄的族谱。
翻开的页面上,密密麻麻写着燕家世代子孙的名字,燕侯爷与燕希儿的名字赫然在列。
他让顾思瑶伸出手,用沾了朱砂的毛笔在她指尖轻点,然后郑重地在族谱上写下“燕思瑶”三个字,紧挨着她母亲与姐姐的名字。
“从今往后,你便是燕家名正言顺的女儿了。”
族老合上族谱,声音里满是欣慰,“以后逢年过节,要跟着姐姐一起来祠堂祭拜祖宗,莫忘了自己的根在这儿。”
认祖归宗的仪式刚结束,族里的妇人便端来两碗红糖糯米粥:“按咱们燕家的规矩,归宗的孩子要喝甜粥,希儿是姐姐,也陪着妹妹喝一碗,寓意姐妹俩往后的日子都甜甜蜜蜜,平平安安。”
傍晚时分,族人摆了接风宴。八仙桌上摆满了江南特色的菜肴:清蒸鲈鱼、松鼠桂鱼、响油鳝糊,还有各色精致的糕点。
族人们轮番向燕侯爷敬酒,说着“侯爷可算带孩子回来了”“姐妹俩感情真好”之类的话,席间的气氛热闹而温馨。
顾思瑶坐在燕侯爷身边,看着满桌的菜肴,却没什么胃口。
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想起岔路口安墨柳的身影,不知他此刻是否已经抵达目的地,是否也在想着自己。
而此时的安墨柳,已抵达雨水连绵的扬州地界。
连日暴雨让运河水位暴涨,低洼处的民宅早已被淹没,浑浊的洪水漫过街道,最深处竟能没过马腹。
灾民们背着简陋的行囊,在齐膝深的水里艰难跋涉,不少人挤在城门口临时搭建的草棚里,个个面黄肌瘦,愁容满面。
扬州知府洪天共是个面容威严的中年男子,下颌线条硬朗,眼神锐利,因久闻安侯爷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又见安墨柳虽年轻却眉宇间透着沉稳气度,便亲自撑着伞在城门口等候,见他到来便快步迎上:“两位大人来得及时!这雨连下五日未歇,城西堤坝已出现数处管涌,粮草也快见底了,老夫正束手无策!”
听到这话,安墨柳翻身下马,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玄色劲装早已湿透,眼神却清明锐利:“洪大人先带我去堤坝查看险情。”
喜欢长相思之妖思柳请大家收藏:()长相思之妖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