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静!”
随着狄知逊,一声清亮的喝令。
这场注定要加载史册的“审判”,正式开始!
首先,由“原告”吴王李恪,发言。
李恪,站起身,将长孙无忌,是如何,一步步地诱导他,利用他,去“整肃宗室”,并最终试图将矛头引向太子的整个过程,都有理有据地和盘托出。
他的证词,详尽而又充满了一个“受害者”的,悲愤。
引得,在场的许多宗室和中立派官员,都纷纷点头,对长孙无忌,投去了鄙夷的目光。
紧接着,轮到了“被告”长孙无忌,为自己“辩护”。
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都想看看,这位在朝堂上,纵横了数年的“不倒翁”,将如何来破解,眼前这个,看似必死的危局。
长孙无忌,缓缓地,站起身。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惊慌。
只有一种,属于国之元老的,沉痛与悲壮!
他没有,去反驳李恪的任何一句证词。
只是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反驳的问题。
“吴王殿下,所言句句属实。”
长孙无忌,竟然,先,承认了!
“不错,老臣,确实曾‘引导’过吴王殿下,去整肃宗室。”
“老臣也确实,曾‘暗示’过他去调查那些与太子殿下,过从甚密的‘问题宗室’。”
“但是”
长孙无忌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高亢而又“悲愤”!
“老臣,敢问在座诸公!”
“老臣,这么做难道有错吗?!”
他环视着全场那一张张,惊愕的脸,一字一句地,说道:
“太子殿下,是国之储君!其德行,关乎我大唐之国本!”
“而,汉王元昌之流,是何等人?是连陛下都为之不齿的宗室败类!”
“太子殿下,与此等人,过从甚密!老臣身为国舅,身为宰相,难道不应该,对此产生‘怀疑’,进行‘调查’吗?!”
“这,难道不是老臣身为‘顾命大臣’的,职责所在吗?!”
“至于老臣,为何要借吴王之手。那更是因为老臣的一片苦心啊!”
长孙无忌的眼中,甚至挤出了几滴,“忠臣蒙冤”的泪水!
“老臣,不愿因此事,而伤了陛下与太子殿下的父子之情!故而才希望能由,同样是皇子的吴王殿下,以‘宗室内务’的形式,来将此事‘内部消化’!”
“老臣,所做的一切,上是为了,维护陛下之威严!中是为了,规劝太子之德行!下是为了保全皇家之颜面!”
“老臣,一心为公,何罪之有?!”
好一个,长孙无忌!
好一番,颠倒黑白的“忠臣自白”!
他竟然,将自己所有肮脏的“政治构陷”,都完美地,包装成了,一个忠心耿耿的顾命大臣,对一个“行为不当”的储君的“规劝”与“苦心”!
在场的许多大臣,听完之后竟然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他们,觉得赵国公说的好象,也有几分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