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迷案”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
整个长安城,还沉浸在,对那场惊心动魄的“世纪审判”的,种种猜测与议论之中。
而太子李承乾,却早已将那些,肮脏的权谋算计抛诸脑后。
他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效率,开始兑现,在那场审判中,所赢得的政治红利。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那本已被李世民“收归国有”的“北方义军”的改编权,重新拿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他向李世民,上了一封极其“诚恳”的奏疏。
奏疏中说:“父皇,‘北方义军’,虽已改编为朝廷经制之师。然其将士,皆是出身草莽的复仇者,野性难驯。若以常规之法治之,恐会激起兵变。”
“儿臣斗胆,恳请父皇恩准。将这支军队的‘思想教化’之权,暂交由儿臣。由儿臣,派‘格物院’的教员,去安抚他们,教化他们。待其野性褪尽,真正知晓‘君臣大义’之后,再将其正式交还兵部。”
这又是一道,李世民,无法拒绝的“阳谋”。
一方面,这支军队,确实是“烫手山芋”,无人敢接。
另一方面,李世民也对太子“有所亏欠”,而不好驳了他这个,“合情合理”的请求。
最终,李世民准了。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那支,本该由兵部尚书李??,接收的战斗力爆表的“复仇之师”。
在长安城外,兜兜转转了一圈之后,最终又名正言顺地,驻扎在了,那个早已被太子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的皇家猎场,“神机营”的旁边。
它依旧是一支只听命于,太子一人的私军!
而李承乾,做的第二件事,则更加,釜底抽薪。
他以“录尚书事”的身份,联合,新任吏部尚书房玄龄(长孙无忌被“闭门思过”后,房玄龄暂代其职),共同向李世民,提出了一项全新的“官员考核与选拔”制度改革方案!
这个方案的内核,只有一个。
——引入“格物”与“算学”作为所有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晋升的硬性考核指标!
——并在明年的“科举”之中,正式开设“明算”与“格物”两科!其录取名额,将与传统的“明经”、“进士”两科,等同!
这个方案一出,整个朝堂,再次炸开了锅!
但这一次,反对的声音却变得异常的微弱。
因为所有的人,都亲眼见证了,“格物”,是如何,解决“蝗灾”的。
也都听说了,“算学”,是如何在江南将那些自以为是的士绅,给查抄得,底裤都不剩的。
他们可以在“道德”上鄙视它。
但却无法在“实用”上否定它!
更何况,如今太子与宰相房玄龄联手。其政治力量,早已无人能敌。
最终,在经过了,一番象征性的“争论”之后。
这个足以彻底改变,大唐未来人才选拔格局的方案,被有惊无险地,通过了。
而当这两件大事,都尘埃落定之后。
李承乾才终于亮出了他,真正的獠牙。
他以“太子”与“录尚书事”的双重名义,下达了一道,让所有世家门阀,都感到彻骨寒意的命令!
——要从那些,被“贬斥”或“查抄”的士绅豪族,所空出来的,数以百计的,从“县尉”到“刺史”的,地方官职之中。
——公开选拔一批,全新的大唐地方官!
而,选拔的方式,则更加,离经叛道!
不看出身!
不看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