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
也就是1953年12月20日。
一条消息震撼了世界企业界——陈光良和沙特阿拉伯王国签订了“吉达协定”。
协议规定,双方共同组建“沙特阿拉伯海运有限公司”,公司拥有50万吨的油船队,挂沙特阿拉伯国旗,拥有沙特阿拉伯油田开采的石油运输拢断权。
消息经过媒体,传播至世界各地。
纽约。
当看到即将世界着名的‘吉达协定’后,洛克菲勒气得撕碎了《纽约时报》。
“疯子,两个人都是疯子,他们居然敢得罪整个西方世界的船东!”
“这个协定是无效的!”
洛克菲勒气炸了!
石油价格才不到3美元一吨,而运费远高于石油本身的价格。也就是说,沙特阿拉伯和陈光良‘偷走’了最庞大的利润。
“boss”
“马上给我订去沙特阿拉伯的机票,我要见国王!”
“是”
冷静下来的洛克菲勒,急忙决定亲自去沙特王国一趟,确定这件事的真假。
陈光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阿美石油公司的利益受到了沉重打击。人们为这位香港船王的勇气惊叹,摒息以待这场扣人心弦的商业之战会如何发展。
报界议论纷纷,甚至断言陈光良的目的不是阿拉伯石油本身,而是阿美石油公司的股票,一旦拥有,他将无敌于天下。
阿美石油公司从梦中惊醒,但木已成舟,协议已经签订并公诸于世。
直到此时公司的巨头们才想到,他们不该轻视那条停泊在吉达港的豪华游艇。
阿美石油公司不会轻易拱手让出自己的财富,它联合所有的力量开始向陈光良进攻。它向世界石油企业敲响了警钟:船东将会使他们丧失一切。
各大石油公司迅速联合起来,其中包括伊拉克石油公司、“埃索”、“壳牌”、伊朗石油公司等许多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
美国为了它在中东的石油权宜也投入了许多力量,通过政治、外交等多方面手段给“吉达协定”的双方施加压力,迫使其妥协。
“吉达协定”又触犯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因为如果该协定生效,那么许多出口国都能据此拢断本国商品的运输权,这种自足海运将会导致许多船东陷于破产。出于竞争,也出于对未来共同利益的关注,许多船东都添加了反击香港船王的行列。
外界的舆论纷纷,香港本土也象是被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
以至于在12月29日这一天,香格里拉酒店酒店开业,都已经不是那么让人惊叹的消息。
这一天,前来参加的贵宾依旧很多,几乎邀请的纷纷都前来。
因为这一战,陈光良已经走到了前头,他们也想看看陈光良在孤军奋战,而面对他的却是一个多阵线的联合,这场战争的走向如何。
当然,香港华文媒体全部支持陈光良,认为这是一场‘合法合规’的胜利。甚至有媒体,将陈光良的行为视为‘华美大战的胜利’。
只是真的会胜利吗?
不得而知。
虽然陈光良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他依旧携两位夫人,参加了香格里拉酒店的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