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聪马上说道:“好,我们马上安排运输。”
随着他的一声命令,环球航运在吉达港的油船,纷纷第一时间装起石油。
11月中旬,一则西方媒体的报道,让环球集团和‘船王陈光良’再次名震天下。
“手握40万吨的油船,超过日本的油船总和的环球集团,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宰者。”
“陈光良,真正的世界船王,一个拥有近百万吨船只的船王!”
这些消息,很快传到香港,将整个香港都掀翻了!
他们知道陈光良富裕,但没有想到如此的富裕。
环球集团到底有多少船只,一直是一个秘,这次借助西方的媒体,大家总算可以大概了解了。
“我觉得环球集团没有一百万吨,据说是80万吨。但不管怎么说,环球集团这一次赚大发了。”
东京。
一间会议室里,陈光良代表环球集团,正在和日本邮船公司商谈。
相比较欧美的经营方式,环球集团在日本经营则不同,陈光良还是希望以‘长期合约’为主。
加之日本航运公司的主动接触,表示愿意以高价签署长约。
日本邮船公司的社长安田言一,主动说道:“陈先生,我们愿意以三倍左右的价格,签约我们已经合作的货船、油船,期限可以三年以上。”
他太急了!
现在运费上涨速度太快,而且还没有船。
哪怕日本造船已经和英国一样厉害,但造船也是需要时间的。。
一些本来七八月就到期了,但环球集团并没有急着续签长期合同。
陈光良说道:“我不是太贪心的船东,针对和日本航运界的合作,我也更看好长期合同。毕竟做航运就是如此,今天和明天相差可能悬殊。”
既然日本人主动求合作,他自然欣然答应。
长期的价格虽然低,但这一波航运高潮,估计也就持续到明年五六月份,所以若是高价签署三年的合约,理论上赚的是差不多,甚至还略有多馀。
当然作为日本的合作方,他们现在担心运力不足,急着运输业务,更担心苏伊士运河一两年也不开。
三倍的价格,相当于今年的长期价格三倍,实际上此时短期运费涨了四五倍。
前世的包宇刚,便是正好手中的一条8000吨船只这个时候到期,日本客户以几倍的价格签下,让他顺势扩大了船队。
安田言一顿时高兴的说道:“那真是太好了,陈先生不愧是我们日本的朋友!”
他事前还担心,陈光良为了更高的利润,采取和欧美一样的做法,短期高价;甚至,将亚洲的船只派往欧美,赚钱更值钱的美元和英镑等。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
陈光良在日本和几家合作大企业,纷纷签署3~5年的长期合约。
有了这些合约,整个五十年代已经不用担心了。
当然五十年代末,世界航运会进入一个寒冰期,大概是在1959~1961年。
针对这样的周期,陈光良很简单的操作手法,那就是只要负债率不高,就无需担忧;反而趁着这样的寒冰期,造船便宜,大举进行扩张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