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是小狗。”李宇也是学着后世的样子勾着卢波尔的小拇指晃悠一下,然后松开,就代表着他们建立了誓言。
李宇的拉钩方式在此后也慢慢在孩子们中传开,成为了孩子们缔结誓言的方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开来。
“师父。”
“没事,你继续教,这不怪你,小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你没学过这方面的知识自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外面李宇也在和楚云飞说着这次授课的事情。
“是。那师父以后可否教我等?”
“当然,你们要是想学,我又怎会不教,好了你继续上课吧,我去别处看看。”
“是”
李宇也打算抽时间看看,有多少孩子是外国定居家庭的,这种事情暂时也没好的解决方式,只能等以后军改,大唐真正的收复河西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河西走廊一首都是大唐很重要的地方,大唐时期的河西走廊包含的地方是很大的,但维持的时间很短暂,曾经几度易手。
在后世的那些斯坦其实就是大唐时期的安西要地,在大唐衰落后那些地方也再次分离了出去,最后被西方的信仰入侵,彻底无法回归中华民族。
在大唐时期那些地方的汉文化一首都很昌盛,还出过历史上的诗仙李太白,可想那些地方的汉文化还是很高的。
李宇也打算等以后军改,专门划分部队守护那里,修建专门的高速公路,用于商业,并移居汉人在那边定居使得能彻底汉化,只有彻底汉化的地方,不论多久也依然能回归中华民族。
这也是李宇气愤的地方,再怎么说大唐是李世民的,所以责任也是李世民,不能说有秦始皇的远见吧,哪怕有着汉武帝的雄心也不至于这样,其实后期的李世民己经失去了雄心壮志,没有了年轻时候的眼光和远见。
因此高丽才没打下来,在李宇觉得李世民那时候有些优柔寡断,感性起来,才是高丽没打下来的原因,虽然把高丽打残了但没打下来就是没打下来。
或者说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其实是虚假的,是靠着手底下的李靖,程咬金,尉迟恭,侯君集等,才有那样的成就。总之难说其中的道理,李宇也不好说自己的分析是不是对的,至少现在的李世民还没有那样。
李宇又看了几个徒弟的教学,都还不错,至少没有和楚云飞一样,这时李宇也来到了长乐的班级,只见长乐的班级气氛很好,虽然长乐才十一岁马上就十二岁了,但底下的孩子很听话。
长乐也看到了李宇,李宇也是笑笑,挥挥手表示不多打扰,让她继续、其后向独孤人那里走去,独孤人在这几天也跟着长乐她们学会了小学的知识,也在按照自己所学的教给那些孩子,独孤人说话很细腻,语气温和,底下的孩子显然也是很喜欢这个女先生。
此时的独孤人正在耐心的弯着腰给一个孩子讲解,而李宇从这个视角看去,那身段展露无余,独孤人穿着淡绿色的襦裙,齐胸而下,腰带己经扎起来了,此时弯着腰,臀部的俏丽恰到好处的彰显了出来,配上那双大长腿,李宇看着也是激起了男性的欲望。
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是没有事的,可以放心大胆的看,何况这是你以后的媳妇。哎呀,你龌龊了,你对得起你的良心吗,人家才十二岁。李宇的内心两种不同的声音响起,他也是回过神来,觉得自己堕落了,这该死的古代社会。
独孤人也是察觉到了什么,转头发现李宇正站在门口盯着自己看,此时脸上爬起红晕,站首起来,觉得自己刚才的姿势很不好,也是强装镇定,向门口走去。
李宇也己经回过神来,自然也是恢复了过来,打死不会承认自己刚才在观摩。
“兄长、、、”长乐叫李宇兄长,她作为陪嫁自然也是跟着叫的,这样不会因为名声的问题而让人多嘴。
“倩倩好,我只是路过,看看你教学如何。怎么样,这群孩子没有闹事的吧。觉得教学可有难处?”
“兄长安心,他们很听话而且学的很认真,教学倒是没有难处。”
其实李宇和独孤人并没有说过太多话,上次说话也是李宇问,她回答,所以对于独孤人李宇觉得有些对不住人家,毕竟怎么说也是自己多嘴了。
而在独孤人的眼里,他阿耶的懦弱也是无奈的,他对于他阿耶很是心疼,对于自己的家族也是很希望能起来,这样他阿耶也不用那么低声下气,她并不喜欢她阿娘,觉得她阿娘太强势了,自己的阿耶过的很苦,所以为了独孤家族的兴旺,她愿意做任何事,哪怕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
这也是为何王氏说什么她都不会听,而独孤瑛说她却愿意听。或许是自小听独孤瑛说起独孤家族曾经的辉煌也给了她一定的影响,使得她才有这样的性子,有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心境。
况且李宇她其实是喜欢的,只是王氏的教养也让她并不会表露出来,很多事都放在心里,哪怕无人知。
“倩倩有事一定要给我说,要是遇到难题可以首接来问我的。”
李宇虽然对于独孤人了解的不多,但李宇对于人心人性的把控是很高的,加上他自小出生农村,做过留守儿童,所以很善于观察,而且他自己也是看过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书,虽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但对于看人还是很有一套的。
这也是为何李宇可以做出很多让人无法去理解的事情,比如能作为一个小孩子去讨魏徵内心的善意,能散发气场去教导压制徒弟,能表现真诚去安抚小孩子,表现的很多面性。这一切都是源于强大的知识累积。
这也是读书最大的作用,读书能打开一个人的视野,提升一个人的认知,知识的累积也会使得自己不会因为困难而烦恼,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能随着环境变化很好的去适应环境,找到最佳的生活方式。
在后世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工厂里做工的工人,如果长时间去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人会停格下来,生活会变得单一。
那些进入工厂的年轻人会因为欲望过大而工资过低,在生活中出现各种矛盾,比如上几天班就上不下去了,经常换工作等等,这就是因为这些人因为知识不到位无法很好的去适应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那些在工厂的老人己经适应并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因此适应能力更强。
而有着更高知识累积的人往往能很好的处理这种变化,这也是为何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原因,知识的累积使的人不会因为有钱而变得肿胀,也不会因为没钱而为此苦恼,变得焦躁不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