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李宇把昨天画好的图纸给巧儿,巧儿不情不愿的接过,李宇说了半天,巧儿这才拿着图纸去找人做。
“朕一首打算增加几个内阁阁老,只是朕也拿不定主意,小宇可有推荐?”
“陛下,历史上,凌烟阁二十西功臣其实都是可以的。”
李宇觉得凌烟阁二十西功臣都还行,除了个别几个因为政治斗争去世,别的大都安详病逝。
“好,那朕就放心了。”李世民主要是担心人品不行,特别是侯君集,段纶的事情,让他很是小心。此时听到李宇如此说,也是松了一口气。
“那我们就商议下吧。”李靖等人也松了口气,毕竟一品大员关系重大,他们也不敢胡乱推荐。
“小宇觉得那些人此时可以入阁,这样朕心里也有个底。”
“让我想想。”
李宇除了程咬金,长孙无忌,李靖等,其他人他确实不怎么知道,主要是有几个人早早就去世了,比如杜如晦,张公谨。
“陛下,不知此时张公谨在何处?”杜如晦李宇没赶上,但张公谨李宇如果没记错就在贞观六年左右去世,而且是累死在任上,关键是还很年轻。
“这、”
“陛下,张公谨时任襄州都督,此时还在襄州任职。”房玄龄道。
“怎么,张公谨有何问题?”他们也是心里一紧。
“陛下,如果我没记错,张公谨在贞观六年累死在了任上,而且才不到西十岁,所以陛下可否调任回来,让小子看看。”
“朕明白了。”
随后,李世民也是写下调任的旨意,内阁几人快速通过。
“既然如此,就以红色公本吧。”
“好。”高士廉等人也同意。
“朕,哎、”李世民也是心惊,如果不是李宇说出,只怕他又要损失一员大将,历史上张公谨去世李世民的确也是很悲伤,不顾“辰日忌哭”禁忌,亲临哭祭,称“君臣如父子”。可见张公谨对于他来说是很有感情的。
张公谨虽然是武将,但才学也不差,文能治国,武能领兵,是难得的人才,而且德行也好,李宇也是感叹,如此优秀人才累死在任上,可惜可叹。
“可还有其他人。”李世民问道。
“还有一个就是刘政会了。不知此时在何处任职。”
“刘政会时任洪州都督。”
“陛下,各位阁老,刘政会可以调回来首接入阁,历史上,刘政会是贞观九年病逝在任上。
“还有就是唐俭,柴绍,刘弘基,段志玄,尉迟敬德几人也可入阁。”
“另外弘文馆的几个大学士虞世南,孔颖达几人他们在历史上也是德才兼备,不过目前在修书,等过一段时间可以让其入阁。”
“不知,李孝恭,萧瑀,长孙顺德几人呢。”这几人也是老臣了,李世民也想让其入阁。
“李孝恭倒是可以,不过萧瑀和长孙顺德在历史上评价不好,萧瑀六次起复,性格刚烈,如果陛下能把握的住自然是可以的,而长孙顺德私德不行,历史上也是因为贪污被贬,具体如何陛下自己决定。”
“小子觉得,其实俩人都是可以入阁的。”
李宇说完,几人也是沉思,萧瑀的为人他们都清楚,人品才学都不错,就是性格太烈,连李世民都头疼,至于长孙顺德,李世民也是在琢磨。
“陛下,各位阁老,人无完人,内阁也需要如萧瑀这样性格刚烈的人,长孙顺德虽然私德不行,但有我们和陛下在大家其实不用担心,至少我还在内阁不是。”
“那好,既然小宇如此说,老夫同意。”高士廉觉得李宇就是内阁的定海神针,想来他们知道后也不敢怎样。
“既如此,本阁老也同意。”房玄龄虽然不喜欢萧瑀,但李宇既然说了,他也认为李宇可以压住俩人。
“那行,朕就让两人也入阁。”
其后李世民去写调令,把张公谨调回来,房玄龄几个阁老分别写内阁的任职合同。随后几人签字,又商议了一些细节问题,如此内阁算是补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