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昌和李承乾玩的比较好,支持并参与李承乾谋反,在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谋反失败后,李世民将李元昌特敕免死,受到大臣高士廉、李世勣阻止。后李元昌被李世民赐自尽于家,年二十五。
李元景也是贞观十年由赵王改封的荆王,在李治时期,卷入房遗爱谋反案而死。其实是当时的政治斗争,可以说死的也很冤枉,难说其中的对错。
前面李渊就问了李宇自己的几个儿子命运如何,不过李宇并未说实话,其中,李元昌,李元景都是一句话带过,只是说了俩人英年早逝,死于疾病。
李宇也特意隐瞒了武则天的事情,对李世民也一样,不是他不愿去说,而是他知道人性。一旦李渊,李世民知道了武则天杀死自己的子嗣,只怕武家将迎来灭顶之灾。
既然李宇己经来到历史,想来历史己经在改变,谁又能说清未来的事情呢。他不敢去赌李世民的仁君名头,何况李渊可不是什么好人。
上方,李渊可看到了,询问了旁边的太监后也知道了缘由,显然他也想看看后世的诗词随即开口道。
“小宇,既然如此,你不如就做一首,让他们见识见识。”
“太上皇如此说,小子自不会拒绝,不过,我不会写诗,我只会写词。”
‘诗’最早起源于西周《诗经》,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随着文人的发展,诗也开始了全面的发展,分为古体(不拘格律),近体诗(严谨格律)。
‘词’,在南北朝时期有了锥形,大唐的‘词’是配乐歌唱的“曲子词”,犹如后世唱歌的歌词一样。
所以国人对于歌词的感觉是自古都有的,现代社会那些歌词写得好的歌大都能深深打动人心,多年不衰。而那些歌词杂乱,没有韵味的歌,国人大都不会当回事,因为汉字的魅力己经越来越显现出来了,而‘词’的传承就是其中之一。
“哦,那朕倒是期待啊,不知小宇可会唱?”
“呵呵,唱的不好,希望太上皇别见怪。”
“哈哈,无妨。”
“我唱,你写。”
“好,师父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是要唱的,李宇唱的是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虽然曲调和古代不同,但对于古人来说,听的不是曲,听的是意,这也是为何‘词’的发展比曲要高。
果然,随着李宇的唱起,周围也安静了下来,第一句就让人己经无法去做别的事情了,开始沉下心来听。
李宇其实也是有些想家了,毕竟乡愁,乡愁,是无法去言说的,虽然在这里李世民,李渊给了他足够高的地位和身份,但乡愁的情绪是无法代替的。
在古代很多东西都吃不到,而且饭菜可不像后世那样,古代的菜很淡的,李宇自己做饭还好,起码盐给够。
虽然己经发明了炒菜,但很多材料没有啊,自己想吃西红柿炒蛋,没有西红柿,总之对于一个吃惯了现代社会饭菜的李宇来说,真的难受,所以李宇才那么挑食,李宇最大的爱好不是发明创造科技,而是发明吃食,比如他己经弄出豆腐乳了,正在弄臭豆腐,腌制臭鸡蛋。
“好词啊,好词啊。”
李宇唱完,李渊也是惊叹,这词,这词实在是太高了,他都不知该如何说了。
“师父、”李承乾把自己写的给李宇看看,是否有错误。
“不错,不错,都对。”
“嘿嘿。”
李承乾拿着写好的词也是又看了看,李元昌,李元嘉,李元礼也是立马围了过来,此时也是无法言说,因为他们己经无法去评判了。
段纶可是读过书的,此时也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坐在那里沉思,手在颤抖。
“这、、、可是很好?”高密公主也是询问。
“何止是好啊,只怕,只怕这首词曲传出去,以后无人敢写中秋词了。”段纶虽然人品不咋地,但鉴赏能力还是可以的,他也说不上有多好,在他的认知和知识里,这首词简首无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