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夺我的我夺你的,扯平了好不好?
“檄文之事,在于一个贼字。”
“目前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
“不过第一种算了,在下认为不妥。”
“所以,只能以兵为主。”
荀攸捋了捋须,皱眉道。
“那不知第一种是什么?”
秦昭有些好奇地问道。
“呃袁绍之所以称主公为贼,是因为他让天下人认为主公把控了朝堂。”
“而主公若想摆脱这个字,那么最简单的办法是让天下人认为主公不是贼。”
荀攸似有些犹豫,但还是说了出来。
此番他过来,不仅仅是受朝廷征辟,同时也想要看看这个大将军到底是名不虚传还是名不副实。
至于大汉的兴衰更替,荀攸倒没有荀彧那般执着。
他只是不希望自己投奔了一个庸主。
如今初投,最容易看清楚一个人是否为庸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对方的志向与气量了。
文人与武人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
武人性子比较直,你对他重视他就为你卖命。
但文人想的就比较多,他会考虑你是否是个合格的主公。
如果不是,你对他再好他也不会鸟你。
“公达的意思,是说我只要把权力让出来,天下人就会解开误会?”
“这个计策的确没什么好说的。”
秦昭微微颔首,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依旧叫公达,代表着自己没有生气。
拒绝,则是表明自己的野望。
“主公说的是。”
“这也是在下为何不想提起的原因。”
“主公胸有大志,自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阻碍,就轻言放弃。”
荀攸笑着拱手道。
“其实,这计策也未尝不能利用一二。”
这时,一旁的李儒捋须笑道。
“哦,文优有何见解?”
秦昭挑了挑眉,好奇的看向对方。
其实对于李儒,秦昭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毕竟,李儒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总归还是稍差了一些。
“主公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当今天下良才如过江之鲫。”
“何不发布诏令,招揽天下英才,如此,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大才为主公所用,同时还能让更多的有德之士入朝为官。”
“待得他们了解了主公,自然就不会相信袁绍的片面之言。”
“所以,属下认为,公达兄所言也不是完全不可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