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我替我们农场数千职工谢谢您,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农场几代人都忘不了。”
“等到完成了土豆大面积种植,我们农场砸锅卖铁,也要给您塑一尊雕像。”
“我们农场给你立功德碑。”
津门市府,会议室。
地区十几家大小农场负责人,激动得恨不得跪下给杨安东磕几个头。
职工不用转岗分流,农场有机会继续活下去了。
上午,杨安东召集各个农场负责人开会。
开场就问他们想不到天天有肉吃,职工可以全部留下。
随后,杨安东开始分配任务。
各农场集中设备,人力,分别负责集中农作物的生产。
其中,土豆成了重中之重。
谁家种的土豆多,谁就是头号英雄。
再多也不嫌多。
到了年底,市府还将评选土豆大王。
获得第一名的农场。
能得到市府颁发的五百万元奖金。
听到这个消息。
即便没有奖金,各农场一把手也是高兴得直冒鼻涕泡。
土豆又不是啥高科技。
大量种植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别于农村生产队。
国营农场有着大量的农业设备和种子,化肥。
“今天的第一,我们农场拿定了。”
“切,吹牛到底是第一名。”
“嘴把式不算能耐,产量上论好汉。”
离开会议室,之前还有说有笑的各农场负责人,马上变成了红眼鸡。
“陈龙同志,就地生产是个好办法,不过相较于咱们这里,东北那边的土质,更适合大量生产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
另一边。
杨安东返回办公室,主动递给陈龙一根烟。
“杨市首是打算由他们提供原材料,津门这边负责集中加工?”
陈龙接过香烟,一语道破杨安东的心思。
“就象你说的,挣钱发展何必居于常态,现在开始下种,大概10月份,第一批土豆制品和拳头商品就能批量出现。”
“那个时候,就算市府不去找东北那边的同志,他们也会闻着味,主动找上门。”
杨安东回到办公桌后面坐下,讲起临时想到的一个完善方案。
津门和东北各地共同拿出一笔钱。
修建一条维持两地物资供应的铁路专线。
根据陈龙提出的技术配方和样品,津门市府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土豆,一种司空见惯的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