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章知颜的姨母大秦氏也带着女儿纪若兰来了。
其实大秦氏虽嫁到金陵,过的并不好,她时不时被夫君打,有几次都鼻青脸肿哭着回娘家,秦老太爷让她和离,待纪老爷又来认错下跪接她回府,她就真回府了。
因此,秦老太爷对这个大女儿失望,也就不再管她的事了。
如今纪府在金陵的生意一落千丈,只有表面的繁华,内里亏空不少,纪老爷就让大秦氏回来打秋风,顺便再给女儿纪若兰定门好亲。
大秦氏瞧见妹妹秦姨娘,在京中做姨娘,本该是过得比自己还辛苦的,可处处比她过得好,心中憋闷。
如今又听说父亲将生意交给章知颜打理,大秦氏心中更不是滋味,她的女儿纪若兰也不差,觉得父亲太偏心了些。
而大秦氏认为秦老太爷偏心的原因还要归咎于秦姨娘嫁的是五品京官,儿子章承骁也快要入仕途了。
“听说知颜管家也是一把好手,在京城就很会管事了。”大秦氏也笑着过来,“若不是那护国公府有眼不识金镶玉。。。。。。。哎,不提了。总之日后,大家若有看得上眼的青年才俊就给咱们知颜说一说。”
章知颜如今最讨厌别人来上门说亲,她才刚跳出一个火坑,马上又要进去,是极不情愿的,笑道:“多谢大姨母关心。外祖父说了,我的亲事,他老人家要亲自掌眼。”
一听又是父亲做主,大秦氏心中又是一阵不悦,她私下跟父亲说过若兰必须嫁回姑苏,父亲只是淡淡点头。
朱严氏笑道:“我瞧着咱们江南的姑娘都挺水灵的,公子们也皆是唇红齿白的,一定好好给你们说和。”
她一双眼睛在章知颜、纪若兰身上打量,若说容貌风姿,章知颜肯定是出众的,可惜是和离之身,纪若兰是待嫁商户千金,可惜这出身也不高。据她观察,那些低阶官员也是跟同僚或者上峰结亲,娶商贾千金的少。
“我这儿倒真有一人,隔壁松江县县丞的嫡长子,他夫人难产去了,正想再续娶一位贤惠女子为妻,不论出身,不拘守寡的和离的,只要人品端正性子柔顺即可。”朱严氏果然想起这么一个人。
丁氏、邱氏纷纷点头附和。只有章知颜兴致缺缺,摆手道:“你们聊着,我去看看外祖父。”她转身就离开。
纪若兰对大秦氏道:“表妹也太无礼了些,长辈们都在这儿,她竟走了。就算不喜欢长辈说的人,她也不该这般行事。”
朱严氏笑着摇头,“不碍事的,我就是这么一说。”其实朱严氏早就跟松江县丞夫人没了来往,她方才就是顺口掰扯罢了。
二月二,龙抬头,丁氏在自己跟秦二老爷的府邸办了宴席,请的都是江南这边有头有脸的人物,若说面子,其实大家都是冲着秦老太爷来的。
今日,秦老太爷来到嫡次子的府邸,在外书房与一干商贾老头畅聊,章知颜倒是与几位夫人混熟了,相约下次茶馆再见。
用过午膳,丁氏让大家去后院新搭的戏台点戏、看戏。
章知颜今日穿一身冬装,里头是交领窄袖织锦绵帛上衫配缎面绵裙,外头是对襟滚边月白色碎花褙子,脖子里还戴着围脖,倒是一点不觉着冷。
一旁的绿茵觉得肚子痛,轻声道:“我好像吃坏了肚子,先去趟茅房。”
绿竹点头,“小心些,早去早回。”
“嗯。”绿茵说完一溜烟跑了,路上问了个婆子,那婆子便带她去下人上的茅房。
章知颜本不喜欢看戏,站起来想走,“绿茵还未回?”
“嗯。”
“罢了,再等会儿。”章知颜又坐下。
“你随我来,我有事同你说。”丁氏朝她招手。
章知颜瞧瞧四周,并没有什么不妥,身边有个绿竹在,她也安心。
丁氏主动带路,还拉扯着她的衣袖。
丁氏所谓的暖阁并不是招待客人们临时搭建出来的暖阁,而是她自己常用的一个小阁楼,就在一片四季常青大树青葱掩饰下,四周十分幽静,确实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