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等三人离开之后,鲁锦才暗自感慨起来,原历史上朱元璋1368年创建大明,老朱接手的那才叫一个真正的烂摊子,各省人口减员严重。
而在这个时空,因为鲁锦知道历史发展脉络,每次都能抓住战略窗口,导致战争的进度大大提前,江浙地区率先被他统一,由于没有了原历史的张士诚和朱元璋拉锯,自然能少死很多人。
山东地区也没经历原历史的红巾军龙凤北伐,以及李察罕、王保保和毛贵的来回拉锯,导致大多数人口都得以保留。
至正年间,山东原有人口546万左右,但是去年鲁锦收复山东后,经过初步的粗略统计,山东人口大约还有将近490万。
而原历史上朱元璋创建的大明,洪武朝的山东人口统计,就只剩下了126万人
两相比较之下,鲁锦这时候的山东人口几乎可以说是损失极其低微,这样他就能往河北和辽东移民更多的人口,以更快的速度恢复国家的元气,同样也能对边疆地区控制的更加牢靠。
和山东情况类似的还有山西,山西在元朝大约有500万人,经过元末战乱之后,就只剩四百万人口,其中还有一半因躲避战乱,主动迁移到了外省,导致老朱创建大明的时候,山西只剩了两百万人。
而在这个时空,因为山西未遭到天灾影响,起义军又没打到山西,并且元末气候温暖,北方降水量充足,山西粮食连年丰收,再加之有一些河北跟河南的灾民逃到了山西,山西人口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出现逆势增长,当前的山西人口应该已经反超了五百万。
还有原历史上的两湖地区,元朝时有人口940万左右,先后经历了徐宋和元军的拉锯战,之后又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决战,连续十几年的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
比如湘潭,元朝时还有十万人口,到了明初就只剩两万五千人了,常宁在元朝的时候还有六万人,到了明初时,加之军户就只剩5800多人,真正的十不存一
一直到洪武二十六年,经过整整一代人的恢复之后,到‘江西填湖广’的明初大移民开始之前,整个湖广也只剩下470万人口,比元朝的940万人口少了整整一半还多。
而在这个时空,徐宋根本没能做大,虽然最开始的一年迅速占领了大片地区,但当时元廷的抵抗都不是很强,许多官员都是弃城而逃,战争烈度不大,到后来元军集结各省兵力反扑,把徐宋赶到山里打游击,才算是烈度上来一些。
与原历史相比,这个时空并未经历徐宋的二次复起,更没经历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拉锯,这就使得两湖地区的人口得到了大量的保留,经初步统计,只从元朝的940万降到了800万左右,至少比历史上的明初470万人口多出将近一倍!
其他地方还有江西,元末战乱之前有1240万,被鲁锦收复之后还有1100万人口,和那种动不动就死一大半的相比,这只能算是轻微损失,再加之江浙太湖地区2000万以上的人口,全国各省全加起来,鲁锦这个时空至少比原历史上的明初多出一千万人口!
这就是打的快的好处!
从1351年刘福通、韩山童开始红巾军起事,到朱元璋1368年平定南方,创建大明,整个元末战乱一共持续了17年。
而在这个时空,鲁锦是1351年八月投奔巢湖水师的,到现在1354年的八月,正好三年,他马上也要建国称帝,即将北伐了,比原历史提早14年结束战乱,这能多活多少人口?!
就这个平定天下的速度,拿去和刘秀都可以比一比
八月初一,鲁锦预定的登基大典的时间,可前面两天都阴雨连绵,让文武百官不由得心急,早知道就该选个别的季节,春季或者冬季才是最好的时间,偏偏鲁锦选在了酷暑的八月,还刚好是雨季,这明天要是继续下雨,登基典礼还怎么搞?
好在老天开眼,八月初一寅时将近,凌晨四点多的时候,阴云尽散,天边亮起一抹鱼肚白,俄顷,更是红霞漫天。
李善长一身朝服,更是激动道,“紫气照顶,此乃吉兆!是祥瑞!苍天有眼啊!”
鲁锦身着衮冕,看了眼天上,明明就是朝霞吗,哪来的紫气照顶?不过他也没有揭穿,只等着天光大亮正式带领百官启程祭天。
张芸绣也身着凤冠霞帔,抱着还在呼呼大睡的公输钽,等待着今天的册封典礼。
上午卯时三刻,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一东一西的同时挂在天上,鲁锦这才带领百官前往南郊祭天,前方侍卫开道,城内无数百姓跟随,皇帝登基啊,这可是上百年都不一定能赶上一回的大事。
常遇春的第九集团早就到了城外列阵等侯,给这次的登基大典撑足了场面,除了王府本身的官员外,渤泥国和占城国的使者也被鲁锦叫上,也是让他们见识见识的实力!
上午辰时,典礼开始,鲁锦对这一套祭祀流程也已经十分熟悉了,点燃迎神燔柴,请神降临,奠玉帛,进俎,三献祭品,赞读祝文。
鲁锦诚挚的向上天颂表,“臣公输锦,叩告天穹上帝,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胡虏鞑元起于沙漠,入中国窃据神器,其君父子及孙已近百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纷争。
“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勘定南北枭雄,凡两淮、两浙、两江、鄂、豫、皖、湘、豫、鲁之地,各处寇攘,屡命将帅与诸校尉奋扬威武,四方勘定,民安田里。
“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是用以今岁八月初一,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只,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尊轩辕黄帝之历曰公元,自此之后,万世不易!”
饮罢福酒,吃完胙肉,烧完颂表,鲁锦这才来到祭台旁边,登极御宇,面南而立。
此时的李善长、廖永安等文官武将,和第九集团军的数万将士,也早已列队祭台之南,面北而立。
李善长站到最前面大喝一声,“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