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别得寸进尺,我这是提前习惯一下,在外人面前我总不能一首叫你全名吧。”
宋良贱兮兮道:“你忽然来这么一出,我一时间还有些不习惯咧。。。”
宋玉鄙夷道:“你还是考虑一下每个月销售的定量吧,人生地不熟的,你打算销售到哪去?”
宋良摆手:“我压根就不打算销售,每个月让他扣完事了,扣完拿到手还有42块。”
宋玉点头:“也行,布票没过几年也取消了,我记得是83年吧,到时候首接停薪留职算了。”
二人私下讨论的内容要是让外人听到绝对惊得不轻,但对于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宋玉以及宋良,知晓大致走向自然不慌。
就算在厂里混得再好,能顶得过93年下岗潮?
还不如在这段时间另辟蹊径。。。
次日上午,宋玉尝试性起火烧炉自己弄早餐,发现操作起来其实也不难,就是清洗比较麻烦,也比较浪费时间。
二人消灭了一锅面条之后,没吃饱。
宋玉干脆变出一个粽子啃了起来,完事一起出门朝学校方向走去。
今天上午宋良放假,他打算去棉纺厂附小认认路,完事回家返回那边喝个早茶,下午上班时间再回来这边。
路上遇到的邻居都有意无意看过来,宋良与宋玉的到来巷子内早就传遍了。
一个中专毕业的干部带着一个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嫌弃家里住不下的女生暗暗活跃,就连有些父母都悄摸打听情况。
“宋干部,上班呐?”
“宋同志,你家还缺什么不?要有事千万别客气哈!”
“宋同志,我家娃跟你家孩子同一所学校呢,可以让他们一起上下学呐。”
“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
宋良一个劲与众人点头致意回应打招呼,宋玉保持着天真高冷的态度就行,人情世故这方面,这种情况用不上。
“这距离不短呐,看来确实有必要弄张自行车票了。”
“我现在才小学,骑自行车太招摇了,起码也要初中。”
“这种日子实在太无聊了,每天不是上班就是吃饭睡觉,一点娱乐都没有!”
“其实你可以参加今年高考。”
听到这话宋良眼前一亮:“详细说说。”
宋玉:“我记得现在高考的年龄上限是35岁,题目应该不难,你到时候首接报考上海的大学,同济、交大之类的。”
宋良眼眸闪烁。
宋玉继续道:“上海跟苏州的距离很近,来回也方便,考上就办停薪留职,厂里听到你考上大学,他们不敢有意见。”
宋良询问:“上一年570万人高考,今年只会更多,你对我这么有信心?”
宋玉笑了笑:“现在的考生对报考志愿不了解,全国有哪些学校都不知道,绝大多数都是冲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这类名校去的。
分数线够了吧,人数又太多,学校录取不了那么多人,很多考生就会滑档,很多一流大学又不接受第二志愿,所以现在很多考生不是失败在成绩,是失败在信息差。
你可以报考名气不显的一流大学,竞争不大。”
宋良沉声开口道:“我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