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过年的,城乡客运站也都放假了,就算不放假排的车次也很少。
他们要是等公交车怕是到了中午都不一定能到石河子村。
他们家人多,但是好在车也不少,两辆自行车外加一辆三轮车。
曾大力和郑淑琴可以共骑一辆自行车,曾兴国也可以载着曾振国,曾忆秋则骑着三轮车带着曾念秋和曾金娣,好在他们买的三轮车足够大。
坐上两个人后还有不少地方,郑淑琴又把给曾老爷子和曾太太他们准备的年货和礼物搬上了车。
曾大力还特意把前两天郑大舅拿来的菌子分了一半出来,准备一家人好好尝尝鲜。
准备好后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出了城。
三轮车的速度相对比较慢,曾大力他们走的也不快,这一路上还遇到了不少跟他们一样骑着自行车回乡下的人。
大部分都穿着新衣服,一脸的喜笑颜开,估计跟他们一样是回乡下拜年的。
本来半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差不多走了一个小时才到。
石河子村明显过年的味道更加浓厚,家家户户贴着红色春联不说,以往忙碌的村民们都出动了,村子里的街道上站满了人。
有的说着过年的吉祥话,还有相互吹牛皮的,一群孩子手里拿着从别人家讨来的零食相互打闹着,真是好不热闹,
见到曾大力带着一家老小回来都热情的跟他打了招呼。
曾大力也相当的热情,一口一个爷们的叫的亲热。
郑淑琴也跟着村里的几个一般大的妇女相互寒暄着。
尽管郑淑琴在城里生活了一二十年,但是她回到石河子村从来没有城里人的傲慢,所以大家伙都愿意跟她说话。
甚至会跟她聊一些村里的八卦,不管郑淑琴喜不喜欢听,但是表面上总是一副感兴趣的模样。
曾忆秋几人从小不在村子里生活,跟这些人就没那么熟悉了,几个人悄摸的回了家。
等曾大力和郑淑琴跟这些人寒暄完,几个孩子早就不见了踪影。
曾大力和郑淑琴也赶紧回了家。
刚一进门就听到家里热闹无比,原来是曾忆秋几人己经给家里的长辈们拜上了年。
曾大力他们进屋的时候,曾老爷子和曾老太太正在给他们发压岁钱。
给的倒是不多,每人一块钱。
曾大力无奈的说道:“爸妈,他们都多大了,你还给他们压岁钱,你们平时种点庄稼换点钱也不容易。”
曾老太太听到这话不赞同的说道:“他们再大也是孩子,你二弟家的那几个皮猴子都有,我们这当爷奶的自然不能厚此薄彼。
再说了,现在日子好过了,咱们家种的十来亩地除了交公粮之外,剩下的都是自家的。
我们根本就吃不完,还卖了不少钱呢,足够咱们一大家子过个好年好了。”
曾大力听到这话也没再说什么,毕竟是老爷子和老太太对孩子们的一片心意,他们再给老两口补上就是了。
郑淑琴见状很有眼力劲的从兜里掏出了五张大团圆塞到了曾老太太的手里说道:
“爸妈,我和大力本来是想给你们买些礼物的。
但是大力今年放假太晚,再者也不知道你们二老喜欢什么,买的合不合你们心意,这五十块钱算是我俩的一点心意。
你们拿着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