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基本是延续了曹丕对宗室的政策,非常的严苛,削弱宗室加强朝廷的集权。”
“虽然有更改的意思,但更改的地方,也都是无关紧要的。”
“太和五年,曹植上书陈述禁锢宗室过严的弊端,曹叡有所触动。”
“在给曹植的回复中也言明:夫明贵贱,崇亲亲,礼贤良,顺少长,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於此耳。己敕有司,如王所诉。”
“大臣杨阜亦上书陈九族之义,明帝也下诏予以赞同。”
“但最后改变的,只是诸侯王不得进京的情况,其他的,什么也没有改变。”
等李恩凡的话音落下之后,所有的人都沉默了下来。
都非常的清楚,曹魏走到那一步,曹丕要负很大的责任,对宗室打压太狠。
这时候,忽然有同学举手。
“老师,我还是有些不解,为什么曹爽会那么轻信司马懿?仅仅只是指洛水为誓么?”
旁边有同学也跟着点头。
这确实是他们不解的地方,为什么曹爽和司马懿两人之前斗得那么厉害。
司马懿就指着洛水发誓,曹爽就相信了?
“看来你们终于发现了。”
“我还以为你们一首反应不过来呢?”
李恩凡很是欣喜的看着说话的那位同学,紧接着说道:
“司马懿这次政变,关键的点,是不在于指洛水为誓的。”
“就算你司马懿指洛水为誓,身份上的差距,还是会让人有顾虑的,就是凭什么相信你司马懿指洛水为誓呢?”
“难道,就仅仅只是指洛水为誓?”
“身份上的差距,只是说明了司马懿是一定会违反誓言的。”
“但是,凭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根据,让人忽略了身份上的这一点,去相信你司马懿指洛水为誓?”
李恩凡带着疑惑的口气,反问着在座的所有同学。
所有的人这下心里疑惑顿生,都好奇的看向李恩凡。
“司马懿发动的这次政变,是在哪里发动的?”
“高平陵。”
“所以,这次政变也叫做:高平陵之变。”
李恩凡说完,没有再开口继续说下去,笑眯眯的看着台下的所有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