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提出“以德配天”说,认为有德者才能承受天命。尽管西周的统治者仍然主张“天罚”论,但“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意味着神权法思想的动摇。”
“这就是很好的例子说明神权大于王权。”
“百家争鸣更是使得思想受到挑战。各家学派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体系,对神权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就是最典型的批判神权思想。”
李恩凡拿起彩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了西个字:神权、王权。
“那之后的汉武帝又是怎么回事?”
李恩凡露出了一个疑惑的神色,随后紧接着说道:
“很多人以为天子的神圣性,是在汉武帝时期完善的。”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是这样吗?”
当李恩凡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见台下有部分同学点头。
“其实不是的,还记得我们刚才说的那些吗?”
“我一首在说神权的解释权、神权的唯一性、神权的神圣性”
“那王权呢?”
这个时候有人反应过来了。
“王权,在汉武帝之前,权力是小于神权的。”
“重要性,更是屈居于神权之下。”
“但在之后的汉武帝时期,是彻底的把王权,也就是君主权力进一步神化。”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王权彻底的大于了神权!”
“自此,奠定了古代皇权至高无上的政治体系。”
李恩凡停顿了一会儿,等在场的众人缕清思路,随后才慢慢的说道:
“也就是这两个神权与王权关键的节点,促成了“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的中原大地最核心的一条政治理念。”
“神权解释权的唯一性、神圣性,更是有力的支撑者这一观点。”
随即,李恩凡转身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大一统理论。
“大一统理论,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其实很早,在周朝的时期就己经出现,刚才我们讲的“神权”特殊性,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天子,“天”的儿子,能够沟通“天”的,始终就只有一位。”
“但在西汉之前,“大一统”理论,并没有成体系,非常的零散。”
“而之后的西汉,从各个维度,神权、政治、思想、制度等地方彻底的完善了大一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