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那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一个问题。”
“曹操把南匈奴分化,到底是想做什么?”
“很简单,汉化,然后以及同化!”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认为,永嘉之乱是因为曹操内迁胡人政策埋下的隐患。”
“但这不是更说明,曹操政策的成功吗?让南匈奴接近一百年都没有作妖。”
现代。
“而且曹操想的是什么?”
“是以异族为前锋,来统一整个中原!”
“在当时,多年的乱战,己经造成了中原人口不足,劳动力短缺,大片土地无人耕种,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粮食供应紧张。”
“这不仅影响了百姓的生活,也削弱了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
“曹操深刻的知道,若想在乱世中站稳脚跟,进而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所以增强自身实力刻不容缓。”
“于是,为了补充人口和兵源,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减少少数民族对边境的侵扰,曹操毅然决定实施内迁胡人的政策。”
“随后,他讲目光看向了周围的几个庞大的少数名族。”
“用军事征服、招抚利诱等手段,将大量胡人迁徙至内地。”
“公元216年,曹操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分别安置在并州等地,让他们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为曹魏政权提供劳役和兵役。
说完这一番话,李恩凡转身在黑板上写道:分化监管,为我所用。
“这就是曹操的想法!”
“而且曹操并不是毫无顾忌地将胡人迁入内地。”
“他深刻的知道胡人的威胁,因此在实施内迁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分化与监管措施,以确保胡人不会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反而能为己所用。”
“除此之外,曹操更是采用了极致的分化手段策略。”
“比如说南匈奴的末代单于呼厨泉,将其拘留于邺城,表面上给予其优厚的待遇,奉为上宾,实际上呢?是将其作为人质,以控制南匈奴的高层。”
“然后又派南匈奴的右贤王去卑监国,使其无法形成统一的领导核心。”
“随后,曹操再将南匈奴部众分割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别安置在不同地区,各部推选本族的贵族为帅,但同时又选派汉人担任司马,对各部进行首接监督。”
“这些汉人司马拥有实际的权力,负责掌控各部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胡人帅只是名义上的首领,重大决策都需经过司马同意方可执行。”
“通过这种方式,南匈奴被彻底分化,各部之间相互牵制,难以联合起来反抗曹魏政权。”
在场的众人默默的听着,越听越觉得曹操做的没错啊。
就这种手段下来,南匈奴还能反抗?
“所以,就这种手段下来,南匈奴还能反抗么?”
“永嘉之乱是公元311年发生的,曹操是公元216年分化的南匈奴。”
“这都快一百年了,还让曹操怎么办?他能看到一百年之后发生的事?”
“更何况,这压根是晋朝制度的缺陷。”
“曹操的手段,让内迁进来的异族,可是一百年都没有乱。”
这也是李恩凡觉得挺好笑的一点。
这特么的不是在洗白晋朝么?明明是晋朝的锅,反而让曹操去背了。
如果觉得曹操做的不好,那让内迁的异族,重新迁出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