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结束之后,地图上的这个圈,必须从物理意义上,彻底消失。”
命令,如同一道冰冷的电流,瞬间贯穿了整个华中日军的神经中枢。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军事调动,在夜幕的掩护下,无声地展开了。
蚌埠的铁路上,一列列闷罐车厢在深夜呼啸而过。
车厢里没有货物,只有沉默的、荷枪实弹的士兵。
长江的水道上,数十艘运输舰关闭了所有灯火,如同一群黑色的巨兽,逆流而上。
从徐州到南京,从武汉到合肥,无数条公路被宪兵队悄然封锁。
一支支挂着虚假番号的部队,正沿着预定的路线,像一条条致命的毒蛇,向着同一个心脏地带,收紧致命的绞索。
战争的迷雾,浓重得化不开。
杀气,却己浸透了沿途的每一寸空气。
华中,某处繁华市镇的交通站。
一个穿着粗布短衫,头戴草帽的男人,正蹲在码头边,假装给一个独轮车换轮胎。
他的代号,“鱼鹰”。
他是根据地最顶尖的情报员,也是这条交通线上最后的眼睛。
他的目光,看似涣散地扫过码头上忙碌的人群。
不对。
一切都不对。
码头上负责监工的,不是平日里那些伪军,而是一群眼神警惕的日本宪兵。
远处的仓库,被拉起了警戒线,荷枪实弹的哨兵三步一岗。
一队士兵扛着盖着帆布的箱子,从他面前走过。
箱子很沉,压得士兵的脚步踉踉跄跄。
一股淡淡的机油味,从帆布的缝隙里飘了出来。
不是粮食,也不是药品。
“鱼鹰”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看到一名士兵的领章。
那是日军第五师团的徽记。
他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按照情报,他们应该在山东。
一种致命的首觉,像电流般窜过他的脊背。
他不动声色地修好车,推着车,混入人群,走向了城内的另一个秘密联络点。
“情况有变。”他对茶馆的掌柜低声说。
“码头出现第五师团的人,数量不明,正在转运军火。”
掌柜的脸色变了。
“我会立刻上报。”
“不。”“鱼鹰”摇了摇头,眼神凝重。
“这只是冰山一角,我感觉到了更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