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冰冷的视线从满目疮痍的德国移开,转向了亚平宁半岛。
一个带着几分戏谑意味的低沉旁白响起:
【历史影像加载:巴黎和会,1919年。】
【聚焦:意大利。】
画面呈现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镜厅,衣着光鲜的代表们围坐在长桌旁。
字幕标注着争执的焦点:意大利对原奥匈帝国领土(尤其是达尔马提亚海岸和阜姆港)的要求被无情驳回。
下一幕:奥兰多猛地推开椅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怒气冲冲地大步离开了会场!
然后,他们若无其事地继续讨论其他议题。
更讽刺的是,没过多久,画面切换,奥兰多又灰溜溜地、尽量不引人注目地,偷偷溜回了自己的座位
“噗嗤…”柏林街头,一个脸上还带着战败阴郁的德国老年退伍兵,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出了声。
“哈!意大利佬!果然还是那个意大利佬!”
旁边的人也哄笑起来,连日来的沉重似乎被这滑稽的一幕冲淡了些许。
伦敦的酒馆里,人们指着天幕,爆发出一阵带着优越感的哄笑。
“看啊!我们亲爱的面条盟友!”
“退场?有本事别回来啊!结果还不是像条丧家犬一样爬回来?”
“战胜国?就这?”
巴黎咖啡馆,法国人更是毫不掩饰地嘲讽:
“他们除了在阿尔卑斯山和奥匈的二线部队打打停停,还干了什么?现在居然想和英法平起平坐分蛋糕?”
“活该空手而归!这就是没实力还硬要充胖子的下场!”
1914年6月27日的欧洲,无论是德国民众在战败阴影下找到的苦涩慰藉,还是英法民众带着胜利者姿态的肆意嘲笑,
天幕上意大利在巴黎和会上沦为笑柄的遭遇,像一剂奇特的止痛药,暂时麻痹了大战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
只是这笑声,多少有些病态。
罗马,奎里纳莱宫。埃马努埃莱三世看着天幕,手心全是冷汗。
“战胜国…空手而归…笑话…”这几个词像针一样扎着他。
但更让他心惊肉跳的是天幕接下来的预告:【1919年,意大利人的不满终于爆发,到处是革命的烽火】
国王的脑子里不受控制地闪过刚刚天幕播放过的画面: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倒在叶卡捷琳堡地下室的斑斑血迹;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仓皇逃往荷兰的落魄身影一股寒气瞬间从脚底板窜上天灵盖!
“上帝啊…”埃马努埃莱三世声音发颤,差点从王座上滑下来,“战败国的皇帝下场凄惨…可我这个…我这个战胜国的国王,难道…难道也要步他们的后尘?变成一个更大的…笑话?”
他不敢想象自己被愤怒的革命群众拖出宫殿的场景。王冠和性命,此刻都悬在了刀尖上!
就在这时,天幕画面再次切换。安的面孔被放大——本尼托·墨索里尼!
1914年6月的意大利,认识这张脸的人可不少。
街头巷尾,立刻有人指着天幕喊出来:
“嘿!是那个墨索里尼!《前进报》那个,后来自己单干办《意大利人民报》的刺头!”
“对!就是他!刚跟社会党闹翻不久!”
天幕似乎听到了这些议论,开始同步回放这个人的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