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国方向,光芒连续闪铄,数张紫色高级刷新卡被毫不尤豫地使用。最终,一道蕴含着深邃智慧与理性光辉的身影,在无数几何图形与物理公式的虚影环绕中,降临战场!
阿基米德。
爱琴海国锡拉库萨的骄傲,古典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他洞悉杠杆原理,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发现浮力定律,设计出复滑轮组、以及威力巨大的战争机械(如聚光镜、巨型投石机)。他的力量,源于对宇宙基本法则的精确计算与运用,是科学原理与精密设计的化身。
“为智慧与真理而战!”
阿基米德的声音平静而充满力量,他手中拿着一把木尺和一块用于演算的沙盘。他的目光扫过战场提供的材料和工具清单,大脑已开始高速运转,无数公式在沙盘上自行推演。
龙国方向,夜玄亦使用了刷新卡。光芒流转,当那道身影出现时,一股质朴、灵动、充满实践智慧的气息弥漫开来。
工匠祖师——鲁班(公输班)!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巧匠,被后世尊为木匠、工匠祖师。他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基础工具,传说能削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造木人御者,载母归家;设计云梯、钩拒等攻城守城器械。他的力量,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无与伦比的动手能力与天马行空的实用巧思,是经验技术与奇思妙想的巅峰!
“祖师!”
夜玄快步上前,对着这位华夏工匠的始祖深深一躬,语气带着无比的敬重与恳切。
“此战关乎我华夏先祖智慧之荣光,更关乎后世子孙之国运兴衰!敌酋乃西方算学大家,精于数理推演。望祖师以我龙国万世相传之巧技,扬我天工造物之名!”
鲁班闻言,朴实的面容上闪过一丝凝重。腰间的斧头,声音洪亮而自信:
“小友放心!论斧凿绳墨,论机巧变化,论这天工二字,老夫一生,未曾服过谁!管他什么算学大家,且看老夫手段!”
他大步走向堆满木材的场地,粗糙的手指抚过木纹,眼中已无他物,只有即将诞生的造物。
东西方古典时代最璀灿的两位“天工”,跨越时空,在这国运战场之上,即将展开一场决定文明智慧高度的巅峰对决!
第一局:天工之桥
战场中央,两堆完全相同的标准硬木如山堆积。阿基米德与鲁班各自占据一端,无形的硝烟已然弥漫。
阿基米德:
他并未急于动手。沙盘悬浮身前,木尺轻点,复杂的几何图形与力学公式在沙地上飞速流淌、推演。他追求的是最优解——在满足跨度10米、宽2米、承受万斤冲击的前提下,如何用最少的木材,构建出理论上变形最小、应力分布最均匀的结构。
他的内核思路是拱桥结构。他精确计算每一根木料的受力角度、弧度,设计出由多个精巧小拱并列组合而成的大跨度拱桥。每个小拱的拱券木都经过严格计算,相互支撑,将垂直压力转化为沿拱券传递的侧推力,最终由坚固的桥台承受。再用榫卯辅助定位,内核承重依赖的是精确的几何构型本身的力量。
图纸已成,阿基米德化作精密的机械。指挥着战场幻化出的辅助工匠,每一根木料都严格按照沙盘上的尺寸和角度切割、打磨。榫卯接口力求严丝合缝,减少晃动。整个建造过程如同在组装一件巨大的精密仪器,冷静、有序、一丝不苟。一座线条流畅、充满几何美感的纯木拱桥雏形,以惊人的速度在8小时内拔地而起,结构简洁而稳固,用材极为节省。
反观龙国方。
只见鲁班绕着木料堆走了两圈,用手掌拍打,用斧背轻敲,侧耳倾听木头的回响,仿佛在与材料对话。他眼中没有复杂的公式,只有木材本身的纹理、轫性和节点。
他的内核思路是他要一座能“活”的桥!鲁班选择了看似笨拙的重型叠梁结构,但其中蕴含了匪夷所思的巧思。他并非简单堆栈,而是运用了多种独创的、超越时代的复合榫卯技术:
燕尾榫:用于关键承重梁的横向连接,越压越紧。
穿带结构:在厚木板侧面开槽,嵌入坚韧的硬木“带”,如同给木板穿上肋骨,极大增加抗弯强度。
斗拱雏形:在桥墩与主梁结合处,采用类似后世斗拱的层层出挑、分散受力的结构,用短小木料组合出强大的支撑力。
鱼鳞叠压:桥面板采用特殊角度叠压铺设,形似鱼鳞,分散车轮冲击。
理论已成,随即付诸于行动。只见鲁班亲自动手,斧凿翻飞,木屑如雪。动作看似大开大合,实则精准入微。召唤的辅助工匠只是为他制作零件。
他不需要精确图纸,一切结构了然于胸。斧劈、凿刻、锯割,行云流水。那些复杂无比的榫卯,在他手中如同孩童的积木,被快速而准确地组合在一起。整个建造过程充满了力量感与艺术性,一座厚重、古朴,却隐隐透出无穷轫性与弹性的木桥逐渐成型。用材量明显多于阿基米德的拱桥。
【考验开始:千钧战车】
巨大的青铜战车幻影,由三头巨犀拉动,裹挟着万钧之势,隆隆驶来!
阿基米德拱桥:战车碾上桥面。拱桥完美展现了其力学优势。压力被均匀分散到各个小拱,再传递至桥台。整座桥微微下沉,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但结构纹丝不动。三次冲击过后,桥体完好,仅桥面木板略有磨损,变形微乎其微。
鲁班叠梁桥:战车轰鸣而至,当车轮碾上桥面的刹那,那厚重的叠梁结构仿佛活了过来。“鱼鳞”桥板将冲击分散;复合榫卯在压力下发出密集的“咔哒”声,如同咬合的齿轮,巧妙地吸收、传导、化解着巨力;斗拱般的支撑点微微震颤,将力量层层卸去。三次冲击过后,桥体同样稳固。桥面可见明显的弹性起伏后恢复,结构本身强大的轫性与弹性消解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