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289章 为了不让刘备捡漏曹操真煞费苦心(第1页)

第289章 为了不让刘备捡漏曹操真煞费苦心(第1页)

第289章为了不让刘备捡漏,曹操真煞费苦心(1更)

曹操的权谋之术,向来不拘泥于常规。

此前官渡之战坑杀七万降卒,已在袁兵心中种下“投降必死”的恐惧,这便是黎阳之战袁军宁可溃逃也绝不投降的根本原因。

若想瓦解邺城守军“投降是死,抵抗亦是死,不如抵抗后悲壮而死”的死战意志,且还不能让邺城守军溃败后去依附刘备,曹操必须另出奇谋。

围城之战的本质是消耗战,粮草为守军命脉。曹操下达“待麦熟再割”的指令,表面上是安排己方补给,实则为震慑邺城军民:

对守军而言,这意味着城外粮草将被曹军掌控,一旦城内储备耗尽,便再无生路。

对百姓而言,此举关乎他们能否熬过饥荒。形势严峻时,守军甚至可能强抢百姓口粮,从而激化军民矛盾,使城中无法同心守城。

借由切断外部补给的预期,曹操将“抵抗的代价”具象化为“饥饿与死亡”,迫使守军在“死守”与“投降”之间重新权衡。

同时,曹操承诺“劝降一月”,旨在给予城内分歧发酵的时间,激化主战派与主降派的矛盾。

而“约定明年再战”看似对守军的妥协,实则是以退为进,意在警告守军:“投降的机会仅此一次,若待明年再战,则必是鱼死网破!”

更关键的是,释放伤卒归城,能将曹操“善待降者”的承诺从空言转化为可见事实,逐步瓦解守军“宁死不降”的心理防线。

本质而言,曹操的策略是一场恩威并施的心理战。

以“瓦解心理防线”为内核,融合“物质施压”与“留有馀地”的权谋组合,精准指向邺城军民的内核恐惧与顾虑:既消解了坑杀降卒带来的“投降必死”恐惧,又通过现实的生存压力迫使他们重新权衡利害,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假如邺城守军不肯投降,那么在曹操佯装撤兵后,袁谭袁尚必会因为利益之争而相互攻杀,就如昔日在长安的李傕郭汜一般。

让邺城的守军要么死在袁谭袁尚的相互攻杀中,要么死在曹操的攻杀中,不给刘备捡漏的机会,这也是曹操的狠辣: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然而,曹操的深意并非人人皆懂。

当得知曹操不仅采纳郭嘉之策,还要全军等待麦熟割麦时,营帐内顿时哗然,众将校议论纷纷:

“黎阳新胜,正该乘势直取邺城!如今令大军苦等月馀只为割麦?””

“若仅需割麦,征调民夫足矣,何必劳累三军?若袁谭、袁熙趁我军割麦时来袭抢粮,如何应对?”

“邺城府库粮丰,价值远超郊野青苗!现在舍金山而事农耕,于我军无益!邺城本就城高池深,难以攻破。若让二袁借机喘息,与刘备勾结,城内士气必定大振,届时破城就难了!”

“”

曹操的目光缓缓扫过帐中一张张或激愤、或困惑、或焦急的面孔。

面对曹洪、夏侯渊、夏侯敦、乐进等将领的议论,曹操的脸上也没有丝毫波动,那深邃的眼眸里反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渐渐熄灭了众人的讨论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