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蜀锦单匹采购成本高达八百钱,加之沿途运输中转的均耗四百钱,总成本约为一千二百钱。诸葛亮以均价三千钱售予世家豪族,单匹毛利也有一千八百钱。
根据苏双、张世平与马超、张鲁的协议,刘备和张鲁各分三成利润,马超分四成,据此计算,刘备单匹获利五百四十钱。
此次交易的一万匹蜀锦,便为刘备带来了五百四十万钱的收益。
这一万匹蜀锦就让刘备赚了五百四十万钱。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额外收取了众世家豪族的质钱。
这批质钱在无新增认购的情况下,就等于让刘备凭空收入一千八百万钱;若后续有新增认购,质钱总额还将增加。
不考虑私铸钱引起的通胀,一石粮食的通常价格为一百到一百五十钱,战乱时会飙升至二百到四百钱,这万匹蜀锦刘备分得的五百四十万钱纯利,再加之一千八百万钱的质钱,折算下来足以购置十万石粮食!
这对于钱粮匮乏的刘备而言,无疑是笔巨大的意外之财。
而且,这只是初期交易的一万匹,后续蜀锦还将源源不断地为刘备带来新的纯利。
此番成功,也离不开代表甄氏的甄义巧妙配合。
方才第一个响应诸葛亮的,正是被诸葛亮特意安插在人群中的“托儿”:甄宓的族兄甄义。
甄氏作为中山豪族,深谙依附强大势力的道理。
当初将甄宓嫁给袁熙,本意是攀附袁家四世三公的门楣,不料袁氏势力迅速败亡。
如今袁熙仅挂名刺史虚职,躲在中山国别居,沉溺酒色,不问世事。
这让甄氏深感无奈。
徜若袁熙安心在刘备麾下效力,凭借旧识情份和甄氏的钱粮支持,将来至少也能做个实权刺史,这对甄氏无疑是最有利的局面。
眼见袁熙靠不住,而族中成年男丁稀少,家主甄尧于是选择了亲近刘备。
若非刘备尚无子嗣,甄尧甚至想让侄女与之联姻。
但甄尧心思活络。
刘备虽无子,却有两个女儿。
而甄尧早逝的长兄甄豫、次兄甄俨皆有嫡子,分别是甄像和甄畅,年龄与刘备之女相仿。
甄尧便将两个侄儿送至涿县官学就读,只因刘备的女儿也在那里念书。
甄尧的盘算很明确:联姻要从娃娃抓起,先培养感情。
无论哪个侄儿赢得刘备女儿的青睐,凭借甄氏的钱粮和地位,料想刘备也不会拒绝这门亲事。
待众人散去,甄义特意留到最后,一是感谢诸葛亮给予的两成让利,二是私下向诸葛亮透露了一个机密消息:“昨日收到家主来信,称熙公子近日正频频向家族索要巨额钱粮,其举动似有不安分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