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319章 辽东公孙度求结盟许攸荐贤才国渊(第1页)

第319章 辽东公孙度求结盟许攸荐贤才国渊(第1页)

为确保新钱顺利发行,诸葛亮与曹宣连日核对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函盖征用工坊、召集工匠、制作钱范以及筹集铜料等,从筹备到新钱流通市场,整个过程预计需要三个月左右。

设置“十二万万钱”的发行上限,其目的也并非是实际的铸造目标,更在于限制曹操方面可能采取的策略性大举投放旧五铢钱的行为。

以东汉鼎盛时期全国的年铸造能力,达成这一数额亦需倾尽全力将近五年,以刘备治下的铸造能力显然也不现实。

考量到刘备治下九郡三国的实际生产能力,诸葛亮的计划是将新钱的实铸量控制在百万钱左右。

凭借此规模,可将粮价稳定在每石约一百五十钱的水平。

新钱的政策想要落地,阻力肯定也是有的。

毕竟发行新钱本质上是一种对存量财富的重新分配,其主要目标正是窖藏了大量旧五铢钱的那部分地方世家豪族。

相较之下,普通农户、屯田民、流民等群体较少将旧钱作为主要财富形式窖藏。

为规避财富随钱币贬值而化为废铜的风险,他们平日更习惯物物交换,故而对新钱的抵触心理相对较弱。

相较在蜀地发行直百钱的情形,当前刘备治下九郡三国的人口构成也更利于新钱推行。

无论是徐州迁来的数万民众、从胡人处解救的数万百姓,还是十多万蒙特内哥罗民、十馀万为避战乱北上的魏郡及巨鹿百姓,以及陆续迁入的其他民众,再加之原有户籍登记的三十馀万百姓,这些群体中的绝大部分并无窖藏的大量旧五铢钱可供损失。

恰恰相反,他们将成为新政的坚定支持者:新钱发行终结了繁琐的物物交换,也避免了持有价值急剧贬损的旧五铢钱带来的损失。

这也正是诸葛亮敢于推行新钱的最大底气所在。

在刘备治下百万人口中,大半的人口是新政的受惠者,这些人实际负担微乎其微,就长远而看,反而更受益。

在如此压倒性的支持下,少数世家豪族自然难以兴风作浪。

诸葛亮甚至还希望世家豪族因抵制而制造混乱,在乱世之中,除了发行新钱外,查抄豪强家产也是最直接有效的财富再分配手段之一。

然而现实却是,刘备治下的九郡三国,竟无世家豪族敢公然抵制新钱。

能在近二十载战乱中存续的世家豪族,多是识时务之杰。

更何况,常山章氏、褚氏被诸葛亮查抄在前,即便心有不愿者,也只敢暗中施展些阴谋手段。

诚如曹宣所陈,他们无非是“抛售五铢旧钱以兑新币”、“哄抬新物价”、“大肆囤积新钱”。

可这些伎俩,在诸葛亮运筹惟幄的“钱铸密符”、“以工代兑”、“商盟围剿”等连环手段之下,终是难以成事。

新钱流通无阻,民心随之凝聚。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

将九郡三国的切身利益牢牢绑定,才能真正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