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这三人早己勾结,张启年在明,僧道在暗,一个借朝堂权势施压,一个用邪术暗中下手,彼此配合,专门针对贾家。
“还好蒸汽机的事尚未泄露。”贾政暗自庆幸。
若是被张启年知道自己在研制这等能撬动国运的物件,怕是会不惜一切代价来破坏。
他提笔在卷宗上写下一行字:“盯紧城外破庙,查清阴沉木来源。”
写完,又觉得不够,添了一句,
“加派人手,监视张府所有出入人员,尤其是与僧道形貌相似者。”
吩咐完这些,贾政将卷宗合上,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己有了计较。
张启年既是最危险的敌人,便不能再等他主动出手。
蒸汽机研制需要时间,在此之前,必须先打乱他的节奏。
或许,可以从甄家入手。
张启年与甄家往来密切,甄家的生意遍布江南,说不定能从中找到些把柄,逼张启年露出破绽。
“看来,族学的人手还得再派出去些。”贾政低声自语。
对付这等老狐狸,光靠寻常手段不够,还得有更细致的布局。
贾政将卷宗推到一旁,指尖在案上轻叩片刻,忽然抬声道:“来人。”
守在门外的小厮应声而入:“老爷。”
“你去那边传个话。”贾政的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让他们立刻着手查张启年近些年署理的所有案件,尤其是牵涉江南地界,或是与甄家有关联的案子,一丝一毫都不能放过,查得越细越好。”
小厮面露凝重,躬身应道:“是,奴才这就去办。”
他知道老爷特意点明“江南”与“甄家”,必然事关重大,不敢有半分懈怠。
贾政看着他快步离去的背影,眸色深沉。
张启年身为右都御史,执掌风宪,弹劾百官,经手的案件不计其数。
若他真与甄家、僧道勾结,绝不可能毫无痕迹——那些看似公正的判决背后,或许就藏着利益交换的蛛丝马迹,尤其是涉及江南盐务、漕运的案子,本就与甄家的生意盘根错节,更可能成为突破口。
江南贾政想起扬州的混乱,想起盐商的线索,心中隐隐觉得,张启年、甄家与僧道三人的关联,或许就深埋在江南的官场与商道之中。
上次“凤命”之事虽未牵扯江南,却未必不是这张大网的一角。
他重新翻开卷宗,找到甄家在江南的产业记录,目光落在“扬州盐号”西个字上。
林如海正在追查扬州盐商与夜袭的关联,若能从张启年的旧案中找到盐商与甄家的勾结证据,再顺藤摸瓜牵出张启年,说不定能一举撕开这层伪装。
“张启年行事谨慎,寻常案件定然挑不出错处。”贾政自语道,“但越是棘手的案子,越容易留下把柄。尤其是那些涉及官员升迁、产业争夺的大案,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