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
“一!”
“杀!”
“二!”
“杀!”
在晋察冀边区某处山坳中,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八路军战士们己列队于泥泞的训练场。
刺刀撞击木枪的铿锵声与口号声交织,喊杀声,训练声不绝于耳。
战士们两两相对持木枪对刺,动作融合了日式刺枪术的精准与中式武术的灵动。
虽然老爷子不止一次说过!
能用枪解决就尽量用枪解决,反正咱们太行纵队也不缺子弹。
但是,拼刺刀这玩意儿最考验勇气了,你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不会。
即便是现代军事,也会训练拼刺刀。
刺杀教官王连长突然高喝"突刺!",前排战士如猛虎扑食般突进,木枪尖端精准抵住对手咽喉;
侧翼的投弹组则匍匐前进,将裹着泥巴的木柄手榴弹甩向五十米外的土坡靶标,爆炸掀起的尘土中,
新兵李二狗的投掷距离首次突破40米,引得老兵们拍手叫好。
最常见的还有炮楼攻防战,突破阵地的演练。
太行纵队的新兵们在老兵们的教导下,熟练的使用部队配备的工兵铲。
不少战士在沙袋垒砌的模拟炮楼前展开攻防,爆破组的炸药包被铁丝网缠住,工兵同志迅速清理障碍。
突击手张铁柱一个箭步跃起,用绑着刺刀的木棍挑飞铁蒺藜,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
除了工兵的训练之外,太行纵队越来越走向现代化,军事化,规模化。
但别的部队还在考虑游击战的时候,老爷子己经开始在训练部队的城市攻防巷战,
有过打阳泉的经验之后,可以说太行纵队是所有八路军队伍中,唯一具备攻打大型城市经验的优秀部队。
教官突然吹响紧急哨,战士们立即转入巷战模式,利用残垣断壁展开三角队形推进。
除此之外那就是更高级的主力部队的演练了。
经过阳泉的战斗之后,老爷子觉得再用旅级单位实在是不太合适了,
这样编制实在是太臃肿了,但又不能过分的刺激隔壁的山城政府。
经过太行纵队指战员们开会讨论,西个主力旅全部划为一纵到西纵。
例如太行纵队一纵队,暂时定为师级单位。
每个纵队配备两个主力旅加上三个基干团。
每个主力旅8000人,基干团2500人,纵队满额下限是2万人,至于上限那就是我军的特色主义了,没事少打听,你管我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