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哥,你觉得《梅兰芳》怎么样?”
落座后,沉良低声跟旁边的韩三坪交流着。
“还不错,可以打70分吧。”
都是自己人,韩三坪也没有藏着掖着。
“拍这部电影,凯哥也难,他跟梅氏传人吵了好几次,还有总局那边,也吵了好几次。”
“确实难。”
沉良跟着附和了一句,虽然他知道韩三坪不会跟他说假话,但滤镜是一个惯性很强的东西。
对凯子哥,韩三坪有滤镜啊。
一部《霸王别姬》,吃一辈子的滤镜,包括沉良,他也承认,他对凯子哥也有滤镜。
当然。
仅限于电影本身。
对他这个人,沉良是一点滤镜也无。
少顷。
常规的流程结束,凯子哥带着所有主创一起谢幕后,影厅内的灯光条地一暗。
电影开场的第一幕是一个少年打开盒子的场景。
看到第一幕,沉良不由暗赞。
这打光,这构图,这色彩,是真的舒服。
有一种翻阅记忆里的老照片的感觉,跟电影的时代、主题都很契合。
情节也跟契合。
很美。
很赞。
继续往后看,这电影跟沉良记忆中的确实不一样,他上一世拉过这片子,主要拉灯光、机位、
构图。
故事情节虽然没怎么记,但隐约有点印象。
凯子哥拍的片子和历史上的‘梅兰芳”关系不是特别大,与其说故事主角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个符号。
把主角代入到其他行业的艺术大师也没什么违和感。
很多地方都有重大改编。
这一版的话,改编少了一些,少年梅兰芳的大伯没有死,原剧里大伯因为西太后寿辰在家中出殡没穿红,犯了忌讳被打死。
沉良可以百分百肯定,原电影这段的改编一定是出自陈恺歌之手。
讽刺嘛。
五代导演惯用的套路之一。
现在这一版,凯子哥没有改编,少年梅兰芳出生梨园世家,父亲早逝,由他的大伯抚养长大。
后面那段少年梅兰芳被表兄(潘越明饰)拉去陪酒的没删。
估计凯子哥舍不得。
这一段跟《霸王别姬》里小豆子念错“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是如出一辙。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