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 第362章 清根拔底谈何容易(第1页)

第362章 清根拔底谈何容易(第1页)

慈济低首跪下,合掌一拜,声音低沉:“贫僧记下了。

李纲面色沉如铁,缓缓起身,走到佛堂窗前,望着外头那株老松沉声开口:

“陛下说得都对,但此事若真要彻查,不比肃贪,不比征税,难得多。”

他转过身来,语气稳,却透着十足的现实:“大宋这十几年,战乱不停,朝廷换血,地方官府大多早成山头自家营,许多大寺和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早就不是香火施主这四个字能讲得清的了。”

“官为佛开账,佛为官养田;寺中庙号是护身符,庙外的丁口是人力账。你查寺,那边的县尉先拍胸口保;你问契,那边的巡检把账一焚,这些年,便是天子圣旨,有些人也是拖得一天是一天。”

赵桓没说话,只是拇指在檀珠上慢慢滑动,一粒一粒,声音细微却不断。

李纲继续道:“更何况,江南五州、川蜀、闽广,那些名寺香火鼎盛,里头的执事僧与地方豪族早就通气,表面是讲经说法,实则管地、养人、修渠、收租。你若真动他们,一城官场,十人里有六人会被牵出来。”

“不是臣不信陛下的手段,只是这不是剪枝,是要翻地。”

屋里一静,连风声也像沉了半拍。

慈济却在此时缓缓抬头,语气比方才还平:“李相说得对,这事牵连极广,若动一寺,必震一方,想要清根拔底,谈何容易。”

“但”他语调顿了顿,看向赵桓,眼神第一次多了一丝直白的坚定,“若官家真是下了决心,愿一刀切下去,那便也不是没法子。”

“人心难移,规矩却能立。旧秩未破之前,法不过庙门;若今朝真要推翻这旧势,佛门也不是不能改头换面。”

“这天下的人,最怕的是朝廷不管事,最服的,是有人肯先动刀。”

“只要官家愿开这个头,佛门,不敢不跟。”

慈济法师这句佛门不敢不跟落下,佛堂中静了一瞬。

赵桓却没接话,而是看了他两眼,像是在判断这话有几分诚意。随即,他缓缓点了点头,语气恢复了先前的平静:“很好,有你这句话,咱们才好往下谈。”

他看向李纲:“那就继续谈,你说这不是剪枝,是翻地,既然都动铲子了,总不能只剃几根草。既然法师也认了,那我就问一句,你们觉得,这事该怎么管,才能真刹得住?”

李纲眉头紧锁,沉吟片刻,终还是道:“要刹住,全靠陛下一纸诏书,只怕还是不够。

慈济却在此时开口了,语气缓慢却不含糊:“若陛下真问法子,贫僧倒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赵桓挑了挑眉:“讲。”

慈济略一躬身,字句不快:“想要治本,不能光靠庙内清规,必须由朝廷设一专司之职,明令管制佛、道两门——正名,立制,立人。否则旧例难除,新弊又起。”

“如今佛门庙观虽多,却无统一规矩;香火田契、僧侣任命、护院护法,全是自说自话。若要治,就不能让这摊水再各扫门前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