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就大夸了一遍艺术家,称它为新世纪迄今为止最好的黑白无声电影,故事简单却不缺乏深度,评论界和大众们口碑都很好。
然后顺着艺术家火爆的现象,
又开始表示伴随着y世代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
作为自我发展提速的以及深受互联网影响的一代,
y世代的观众们审美多元化,正在催生着不同类型片的蓬勃发展,四月的暮光之城和十二月的艺术家都在证明这一点。
似乎属于电影的又一次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在文章的最后,纽约时报的编辑还透露了一下独家消息,
那就是顾北的下一步电影确定为歌舞片,
这当然是顾北透露给纽约时报的独家消息,
正好为最近进行的男女主角选角预热。
纽约时报的新闻,再一次给艺术家的热度加了一把火,让艺术家继续保持着颁奖季目前的领跑姿态。
但久盛必衰,
艺术家不可能一直占据着最大的热度,
其他电影也相继开始发力,
他也有非常多的影评人拥趸,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个报纸的影评栏目里。
哈维也开始发力,
朗读者尽管只有一家院线在上映,
但作为好莱坞独立电影的王者,他愣是让朗读者的身影到处都是。
不仅仅是碰瓷着顾北的艺术家,同样还在碰瓷着其他热门电影,将哈维独家的媒体炒作演绎的淋漓尽致。
除了独立电影之外,
一个男人从老人变成小孩的故事,天然就充满了矛盾感,再夹杂着类似于阿甘正传的历史变革,
整部电影无论是表演还是结构,都非常具有独特的味道。
还有就是黑暗骑士的拥趸,更是疯狂。
作为一部超英电影,黑暗骑士凭借着故事剧情和深度,再加之一起死去的希斯·莱杰,硬生生成为了最佳影片的大热门电影。
伴随着颁奖季热度越来越高,
艺术家独领风骚的姿态已经消失,
其他电影就象是十八路诸候围攻一样,
单个电影声浪比不过艺术家,那么大家就汇聚在一起对付艺术家。
而在这样子的局面之下,两个重磅的前哨站奖项宣布,就是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和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作为北美电影的两大中心,这两个影评人协会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颁奖季的后续走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