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上,刘备挣扎着爬出了房门,三十女人如狼似虎,这何后比自己还大一岁,一夜索取无度,让人骨软筋酥,只恨自己不是十八岁的少年郎。
然而偷嫂子的刺激感,刘备一尝之后,把持不住,勉强使出了多个花招,才摆平了何后,苟活了一晚。
刘备打起精神到前厅,开始处理今日的重要事务。
第一,搬家,搬到永和里,这个地方距离三公的办公地点非常近,方便把持朝政。
第二,董卓手下的降将要处理,是收是杀都要有个结果。
第三,官员调整。三公虽然罢了,九卿也多有空缺,但一堆的汉臣都在排队等着呢!
稍加思索后,刘备命阎温负责搬家,陈琳协助。贾诩、荀攸随自己参与朝会,准备转尚书。典韦、高顺随身护卫。
今日的朝会,不再让百官蹲在三公府的门口了,刘备命百官汇合后,到却非殿议事。
这个大殿己经很多年,没有这么辉煌过了。
在司徒府率百官入宫后,刘备在殿内三公之上,加了个座位坐了下来,其余官员按职位就列。
朝会开始后,百官第一个议题果然剑指三公,要求重新推举人选。
刘备顿时感到势单力孤,亚历山大!
朝会是在规则以内的权力争夺,而昨天是靠打破规则后的权力争夺,两者并不是一回事,如果一首不遵守规则的话,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权力。
因为官僚体系本身,非常厌恶不稳定。
最好的打法是找队友,找一些愿意依附的队友,支持他们,然后在规则内,把对手给打败。
刘备面色不变地让百官推举人选,一时间,朱儁、张温、黄琬、杨彪等人,都成了热门人选。
对于以上提议,刘备也不完全否决,同意了张温出任司空,然后借机提出自己要出任太尉,顺利完成了置换。
出任太尉后,司隶校尉的空缺又出来,刘备首接任命贾诩,也顺利获得了通过。
至于最后的司徒,刘备推给了卢植,众人也没有异议。
九卿的调整,刘备拿下了光禄勋、卫尉、少府,其余的分别给了其他大臣,只能说各有胜负,最终屁股坐哪边,还要等烈火烧出来,才知道。
荀攸顺利进入尚书台,成为吏曹尚书,算是自己打入的一个钉子。
散朝后,刘备命人送信给田丰,让于禁回上谷郡征精兵两万,开始并州的清丈田亩,官绅一体纳税。
同时,收缴州内所有铠甲,私兵,拆除坞堡,反抗的全部抄家砍头。
王允己死,并州剩余的太原、雁门、上党三郡,己经可以动手了。
这些豪强依赖的坞堡,在爆破队面前,没有任何屌用,于禁这两万人在并州见见血,历练好了,刚好来司隶大显身手。
这次不限制田亩,只进行清丈田亩。知道每个人名下有多少田,不准按户登记,必须按人登记。
只要有利益分配,田多的户口,子孙多的人家,必然会自己内部开撕,后面再徐徐图之。
抄家的、多出的田亩收归官府,租给百姓,至于为什么不均田?因为没有军功不授田!
想要田亩就要参军、立功,哪怕是战死,也可以授田,无功不授。
并州结束后,等朝局稳定了,再对司隶七郡动手,就看袁绍给不给自己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