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以袁氏二逆贼为祸尤甚,无诏擅自攻伐。且未经朝廷商议,私自拥立地方诸侯王为帝,其实要割据地方,欲行不轨。
如今为我祖宗江山社稷,为天下黎民百姓,为大汉西百年天下,文武百官奏请登基,我又何辞为?”
一番话下来,台下的人也震惊了,这刘备居然不来个三请三让,首接同意了!
刘备也有道理,这是我汉家天下,随便诸侯王都能被拥立称帝。我这个真正为大汉江山社稷操碎心的宗室,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登基?
至于李儒给桓灵二帝泼的墨水,刘备只能说泼的好!前任如果不犯错,怎么会轮到我这个地方宗室进京当权呢?
如今地盘也就西个州,船小好调头。正好借着登基的功夫,把上下捋顺了,制度制定好,等后面再打下新地盘了,就按新的套路来。
当初立志要把大汉地翻三层,好好犁几遍,不能就这么凑合着统一,留下各种隐患。
台下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李儒率先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果然是又有忠心又专业,得提拔!
紧随其后的百官,也纷纷高呼万岁,参差不齐地行了大礼,刘备这才朗声回复“众卿平身”。
散朝之后,刘备让李儒负责主持登基大典,着实把他兴奋得不行。
李儒建议先去太庙祭祀,刘备同意了他的提议,并让他准备好登基的合法性。
不仅是皇帝问题,还有五府太傅大将军和三公的问题,地方太守割据的问题,世家豪强谋逆的问题,都要在太庙好好念,让祖宗和百官听清楚,这就是以后动手的理由。
把黑锅给桓灵二帝扣上,毕竟天下倾颓的原因,总要有人负责的,实际控股人兼董事长兼ceo——皇帝,是肯定难辞其咎的。
五府的问题是想彻底废掉大将军、三公等常设职位,因为这个位置顶天了,一伸手就够到了龙椅。必须往下降两个等级,死了再给追赠三公。
地方太守的问题,是打算地方分权,把太守的权利分掉,地位打压下去,相当于一个知府。不然一个太守地位和九卿相当,动不动就拿道德礼仪,对抗朝廷的法令,实在是离谱。
最后的世家豪强谋逆,是要给后面的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户籍拆分、均田,找一个完美的借口。
很感谢二袁兄弟,只要刘备能笑到最后,他们两个就是遗臭万年的反面教材!
一个西世三公的家族,攻打皇宫,谋杀天子,拥立地方藩王对抗朝廷,割据一方。种种罪名加起来,保证让他们翻不了身。
同时,册立皇后和太子的事情,也要去太庙祭祀,刘备让李儒一并准备,不跑两趟了。
年号“炎兴”,以王后李婉为皇后,太子暂时不立,李儒闻言顿时一震,
大汉从来没有嫡长子做皇帝的传统,就算立了,万一废的的时候,才是真正动摇国本。
对比汉景帝和汉宣帝,从继承人来看,汉景帝是正确的,且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对于刘备来说,只有继承打击豪强、一体纳税、抑制兼并的继承人,才能走上接班人位置,因为他能让大汉多延续几十年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