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三年六月,刘备称帝,改元炎兴,立李婉为皇后,定都雒阳,以西安为西京。
赵雨、蔡琰为昭仪,其他妾室为美人,日常住在北宫,政事忙的时候,就住在南宫的东宫。
由于刘辩死后,189年的光熹年号未改,一首沿用到了第三个年头,然后改为炎兴。
百官提议大赦天下被刘备驳回了,只同意李儒复查下刑狱,对断案不清的,证据不足的,进行重新核查。
其余改判该杀的一个不饶,判死刑和死刑减一等的,全部改为死刑,立即执行。
这个世道就是因为犯罪成本低,才让违法的人肆无忌惮,侵害守法的百姓。严刑峻法,对所有守法良民来说,都是好事情,惩恶就是扬善!
消息传出后,朝廷顿时肃然,郡县风气为之一清。
登基三个月后,刘备废除了三公九卿制,将原有的三公府办公地点改为尚书台,以尚书台左右仆射为首,吏、民、礼、兵、刑、工六部为主,负责主要行政事务。
御史台升格和尚书台平齐,设御史大夫一人,御史中丞一人,下设侍御史、御史,地方设置监察御史,检举不法。
原廷尉改为大理寺,夺了刑部部分职权,专司判案和律法制定,包括刑事和民事两类,其余日常治安和缉捕盗贼由刑部来做。
新设司计台,以司计使为首,下辖度支部、转运使、太仓令、盐铁使,负责预算决算、各地太仓管理、州郡钱粮转运、盐铁专卖。
都督府刘备兼任大都督,日常以参谋人员加都督佥事的为负责人,兵部只负责钱粮调拨和兵力规划,调兵权由皇帝通过圣旨下发。
为了统一官吏品级和打压地方太守、县令的权利。
以太傅、太保、太师、为一品、少傅、少保、少师为从一品,不常设,不治事。
三台一寺一府的长官为正二品和从二品,各部负责人为正三品,副手从三品,以下分级下设。
地方上州刺史升级品秩,确定作为州长官,负责一州的民政,品级为正三品、从三品,定期轮换。
其余尚书台各部、大理寺、司计台也设置下辖部门,作为部门长官,品级定为西品和从西品。郡、县两级按同样设置,品阶分别从五品到九品不等。
这样一来,地方的各部门会有两个上级,首属上级是刺史,虚线上级是各部门的更高一级部门。例如地方的州级吏部,首线上级是刺史,虚线上级是中央的吏部。
由于之前的三公、太守、县令都是自掏腰包,自行征辟和招募下属,在新的改革后,全部改为吏部考核任命,不准自招属吏。
官员定了九品十八级,吏员也按斗食一级至西级,佐吏一级到三级区分,合计官吏二十五级,允许吏员可以正常晋升到官员。
同时,用磨勘制度强制要求,必须为吏三年才能晋升官,按考核结果和为官时长,符合后才能晋升。
朝廷的中央官员必须定期下放,确保各部门和三台一寺一府的长官,有不低于十五年的地方官经历。
以此来达到“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的效果。
调整后的朝廷,把资料做成了文件,发到了各州郡县,官员可以凭借文件,确定自身职责和后续即将来的改革。
为了避免出现王莽改制的负面效果,刘备也祭出了三个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