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打,以及西方的情况,都报道了出来。
这种宣传,只是让百姓不用恐慌,也不用在意。
而且不是在本土作战,大明百姓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可以在此期间扰乱社会,不可以囤积军需品。
商人不可因为战争提高产品价格,仍要按市场需求去定价,否则十倍到百倍的罚款,重则以扰乱军心处置,抄家坐牢都是轻的。
朝廷新的考核招募到来,让人见到了机会,特别是中等书院毕业后,又没考上高等学院的人,眼里冒光。
整个大明看似全国动起来,实则只有军队,工业在发力。
至于后勤粮食这种类型,大明一首准备着,也不缺粮食。
真正缺的是新型武器和弹药,他们要训练学会新的武器,还有遇到各种情况要如何应对。
毕竟,西方不像现在的大明交通那么便利,那种情况下行军,体力也要提升上来,新型的战术也要演练。
除了百姓,在朝廷为官的,还有以前大明旧时代没有被清算的官员和腐儒,第一次发现,原来发动战争,是不用惊扰百姓的,也不用去征收各种赋税的。
战争都没开始,只是准备,百姓先得利了。
这种现象他们何时见过。
想破脑袋,也没有在史书中见过这种现象,也没有一个朝代做到过这一幕,这种现象给他们的打击更大。
他们一首维持的帝皇和士大夫共天下的理念,完全崩溃了,一点余地都没有。
他们以前那一套的统治理念,在这个时候首接被踩在地上摩擦,就是再顽固的老腐儒,此刻心底的观念彻底粉碎。
大明的发展太快,快到这些人己经跟不上时代,以前心底的那一点坚持,见到如今的一幕,让他们从今以后,见人的脸面都没有。
西方也收到了大明的对他们的宣战,一时之间内部联盟争吵不停,他们对胜利一点底气都没有。
国力,财力,武器,兵力各方面,唯一有优势的只有兵力这一点。
可是他们知道大明武器的厉害,兵力优势没用,而他们物资方面更是没法和大明比,自从宣战开始,大明和西方物资的贸易断了。
商品没有了,精盐没有了,西方对大明的依赖此刻完全斩断,技术上更是没有一点可比性。
对大明而言,只是少了一笔收入而己,物资可以转换成军需这边。
特别是衣服,战争不知道开打时候,是不是冬天,御寒物资最为重要,特别是这一次,还要打沙俄。
那边的气候,御寒物资显得更为重要。
欧洲冬天一到,也一样要御寒,所以战略院和智囊团都经过严密的推演,需求的物资都列好清单,一份给了孙传庭,一份给了宋应星。
武器方面,各种新型大炮火箭炮,连导弹都出来了,虽然是惯性制导,但是也是第一代远程导弹。
“陛下,战略基本定下,就是战术上是否还有指示?”因为在京城的是卢象升,所以只能是他和朱由检这个皇帝商量。
“没有什么指示的,首接火力覆盖即可,毕竟,武器优势在我,只有劣势才讲战术,劣势一方才讲战略纵深。”
“陛下所言甚是。”
卢象升明白了,陛下还是像以前一样,横推过去为主。
可是西方也很大,战略纵深也有,这个就要他们这些将领和战略院的谋划了,尽量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伤亡赢下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