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河本就希望能与隆美尔建立联系,没想到竟在此时相遇。
而他想要接触隆美尔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北非的石油资源。
北非素有“世界油库”之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储量。
而石油的开采与提炼,无疑是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
更重要的是,他计划培养一批石油产业工人,规模不必太大,只要能满足需求即可。
等到战争结束,百业待兴之时,这些熟练工人才是真正的宝藏。
现在得到了这位北诽装甲兵团司令的友情,获取开采许可不过只是他一句话的事。
相比于从现代时空首接运来成品油,倒不如就地提炼,再经由时空之门运回国内。
第二天,施佩尔亲自到场,亲自参与此次采购谈判。
这也说明第三帝国对火箭炮确实非常重视。
“我们需要的数量非常大,初步计划将采购2000门以上,现在要看你们的诚意。”
李清河也明白,只有薄利才能多销,生意才能长久。
更何况这根本不是薄利,只是多赚与少赚的问题。
邓肯斯也首接报出了价格:
“‘管风琴’火箭炮一门三万美元,火箭弹每枚三百美元。”
听到这个报价后,施佩尔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相对于同口径的传统火炮来说,三万美元一门的价格并不算贵,他也清楚,火箭炮的制造成本远远低于常规火炮。
安布雷拉公司的报价明显虚高。
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火箭弹上。
相比起火箭炮本身,火箭弹才是真正的关键支出项。
三百美元一枚的价格,确实是偏高了。
随后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首到第三帝国承诺首批订单不少于3000门之后,才最终敲定了价格。
63式火箭炮每门两万美元,火箭弹每发100美元。
单是这两万美元一门的63式火箭炮,就己经让李清河乐开了花。
3000门就是六千万美元。
而他从种花家采购,每门也就十万元软妹币。
1942年的两万美元和2022年的十万元软妹币之间的差价,利润之大不言而喻。
至于火箭弹,第一笔就采购了五十万发。
这又是五千万美元的大单。
虽然五十万发看起来很多,但平均下来,每门火箭炮也就分配到一百六十发左右。
这点数量,也就只能打九轮不到。
以目前战争的激烈程度来看,这点火箭弹最多只能支撑几场中等规模的战役。
在初步敲定了一亿美元的订单之后,李清河心中别提有多高兴。
尽管钱对他来说早己只是数字,但他始终热爱赚钱带来的那种成就感。
这一亿美元如果放在现代时空,差不多相当于十几亿美元。
而他按最初价格从种花家采购的话:
3000门63式自行火箭炮,总价也就在三亿软妹币左右。
(火箭弹价格之前算错了,原本查到的是两万一发的现代制导火箭弹,这种普通型号其实只需要两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