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之前,阎赴特意让张炼打听过。
虽只是个小县城,临泉栈修建的倒也气派,雕梁画栋,飞檐拱斗。
阎赴才抵达片刻,便已看到十余身着澜衫的读书人往来。
趁着无人注意,阎赴来到身着皮裘的读书人桌边。
桌案上摆着一道精致糕点,两碟豆子,一盘鸡肉,一道水晶肘子,酒水也是银杯,煞是惹眼。
“可惜,观志兄之才,竟没过院试。”
被称为观志的生员正要答话,无意间瞥见凑过来的人影,皱起眉头。
虽是个读书人打扮,但却衣衫破旧,自是让他觉得丢人。
只是他尚未开口唤人驱逐,阎赴却率先落座。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位兄台说的不错,人才选拔,除了制艺,还应多多考究品性才是。”
原本想要赶此人离开的张孝突然停下,眼前一亮。
这两句话气势磅礴,更是志向宏大。
此人诗才,不可小觑。
“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身旁的读书人忽的扯了扯张孝的袖口,顺着好友目光滑落,张孝吓了一跳。
三甲进士的凭证正明晃晃落在桌案上。
一时间张孝也拘谨起来。
“小子张孝,见过阎孝廉,不知阎孝廉前来所为何事?”
阎赴慢吞吞收起凭证,也不在意身份,笑着取出一叠纸张。
“适才诗词,是阎某途径一村落所收录,但该村落诗主人已死,诗词除他之外,无人得知,阎某不忍见如此佳作埋没,这才带出来。”
“阎某一路走来,囊中羞涩,这才生出了卖诗的念头。”
张孝闻言眼眸愈发明亮,他本是商贾之子,这秀才还是父亲捐了三百五十两才得来的。
若是能买上这些诗词,日后在科考之中,乃至于博美人一笑,都是利器。
“阎孝廉,张某有意购买,不知这些诗词作价几何?”
眼见张孝激动兴奋,阎赴索性将纸张一股脑递过去,笑吟吟开口。
“按诗词质量,为三两银子到二十两不等,阁下可自行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