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两人结婚还有半年时间,她希望在这半年里把方家所欠的外债全部还清,不让杨承宇背负任何负担。
“行,你们先去吧,我去大队把申请书交给邹支书。”杨承宇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晚饭后,杨承宇前往大队,因为得把宅基地申请提交上去。
同时,还需要大队开具房产所有证明,后续才能到镇上盖章。现在不办,等以后限制增多了,办起来就困难了。
到了大队,杨承宇见到了支书邹毅峰。
“邹支书,您抽烟。”杨承宇赶忙掏出烟递过去。
邹毅峰看了眼杨承宇,关切地问:“怎么样,上面同意了吗?”
“同意了,已经盖章了。”说着,杨承宇拿出一份申请。
邹毅峰接过申请看了看,轻轻弹了下纸张,“你小子还真行啊,没想到真让你办成了。我们家老五也想分家,申请块宅基地呢。”邹毅峰面带笑意地说道。
之前他不好带头做这事,现在杨承宇顺利申请下来,他就可以让自己两个儿子照做了。一家人挤在老房子里,确实住得很局促。
两人聊了一会儿,杨承宇就拿到了房屋所有权证明。有了这个证明,日后就能去办理正式证件。
离开大队部后,杨承宇赶忙往家赶。他的捕鱼笼还没编好,得接着赶工。
路过已归自己的义庄时,杨承宇停下脚步看了看。虽说里面埋着宝贝,但他并不急着挖出来。现在就算挖出来,也不好变卖。反正从史宏昌那儿白得了十几克黄金,足够他买不少情报了。
回到家,屋里静悄悄的,只有常青守在家中。其他人自然是去捡田螺了。
杨承宇没去,他把手电筒给了安以沫。
自己现在用的是松油灯,放在竹筒里也能照明。等明天去镇上卖掉鱼获,就多买几支手电筒。
白天田螺不好捡,晚上就容易多了。这东西有分量,而且比抓黄鳝、捕鱼简单,适合安以沫她们做。
得给她们自己赚钱的机会,这样她们跟着自己赚钱才更有动力。毕竟钱能壮胆,兜里有钱了,想法自然会改变。
杨承宇从储物空间拿出些河虾和泥鳅,和地瓜米一起放到锅里煮,准备喂给常青吃。煮东西的间隙,他继续编捕鱼笼。
他编得很快,比那些老师傅速度还快。当然,这也和他不讲究美观有关。这些捕鱼笼是自己用的,只要足够结实紧密就行。
晚上8点,杨承宇编好了第一个捕鱼笼。有了第一个的经验,后面编起来就能更快。
他把泥鳅捣碎,用破布包好放在捕鱼笼里当诱饵,然后拿到河里安置好。之后,他回到家开始编第二个。
捕鱼笼越多,收获也就越多。第一个编得比较短小,第二个他打算编长点,能装更多鱼获。
不知不觉,就到了夜里十点多,第二个捕鱼笼也编好了。
虽然看起来很粗糙,但用来捕鱼完全没问题,不会出现跑鱼的情况。
就在他准备拿去河里布置时,杨建国他们拎着水桶回来了。
“怎么样,收获咋样?”杨承宇主动询问。
“收获可不小,除了小安,其他人每人都有十来斤呢。”杨建国一脸得意地说。一斤田螺一毛钱,十斤就是一块钱。
晚上出去几个小时就能赚一块钱,对他们来说这可是大好事。一家人加起来,能有三四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