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啦?”杨承宇面带微笑,看着王永康问道。
其实他心里明白王永康想说什么,无非是想低调,不想让人知道他们赚了这么多钱,想让自己配合。
“杨承宇,回去后你能不能说这些猪獾一斤卖5毛啊?我怕怕有人眼红,对,怕别人眼红咱们,也跑去抓猪獾,到时候咱们就没机会赚这么多钱了。”王永康解释道。
“行啊,就照你说的办。”杨承宇很干脆地答应了。
说实话,他自己也想低调行事,不想声张。
而且,他还打算花钱囤些食物放在自己的储物空间里。
“太好了,就这么说定了。走,咱们去买东西!”说着,王永康迫不及待地准备去供销社大肆消费一番。
“你先去吧,我还得给我哥寄信,另外还有些别的事要处理。”杨承宇婉拒道。
“行,那我一会儿就回村了。”王永康倒也开心,杨承宇不在,他就能自在地消费了。
十块钱的购买力相当可观,可以买不少他心仪已久的东西。
两人分开后,杨承宇径直去了包子铺,买了些馒头。
接着又去买了些猪肉和蔬菜,打算回家给家人改善一下伙食。
当然,大米和面粉也买了不少,毕竟买回去家里人做饭才踏实。
目前家里还没要求杨承宇交钱,毕竟大米和面粉都是杨承宇掏钱买的,杨建国和程千兰也不好意思开口要。
他们甚至还商量着给杨承宇些钱补贴他,在他们看来,养家本就是他们的责任,不想让杨承宇承担过多压力。
买完东西,杨承宇就去把信寄了出去。
这封信至关重要,说不定能改变三个人的命运。寄完信,杨承宇便直接往家走。
杨承宇背着装满粮食和肉类的布袋子,走在乡间小路上。
“这一趟收获真不小。”杨承宇掂量了一下肩上的重量,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十块钱在这个年代的购买力远超他的想象,不仅买了五斤猪肉、两斤猪油,还买了二十斤大米和三十斤面粉,甚至还有馀钱买了些糖果。
离开镇子后,杨承宇就把这些东西放进了自己的储物空间,这样赶路就不用负重,速度也能快些,还能早点回去帮安以沫的忙。
今天安以沫还要去田里种土豆,杨承宇不想让她一个人受累。
快进村的时候,杨承宇看到一些村民在休息。
这些人看到杨承宇背着大包小包路过,都直起身子好奇地张望。
“杨家小子,又去镇上发财啦?”蹲在田埂上抽旱烟的老张头眯着眼问道。
杨承宇脚步不停,笑着回答:“张叔您可别打趣我了,我哪能发什么财呀,就是挣点辛苦钱罢了。”
老张头吐出一口烟圈,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显然不太相信。
杨承宇心里一紧,加快了脚步。
“杨承宇,你都买啥好东西了,让我们瞧瞧呗!”有人叫住了杨承宇。
很明显,他们想看看杨承宇买了什么,以此判断他是不是真发财了。
“哪有什么好东西,就买了些大米。”说着,杨承宇停下脚步,放下背篓,同时从布袋子里转移了一些大米到背篓里,其他东西自然不会再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