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笑着道:“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里面总是有原因的,我回想了一下,不外乎这么几点。
一是因地制宜,我们这里的土壤、气候、水源,非常适合青梅的生长,这是基础条件。
二是真心招引和服务,我们拿出了十万分的诚意,多次前往粤省,与企业洽谈投资事宜,且在企业投资之后,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企业有困难马上解决,赢得企业的信赖,为下一步投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政策到位,企业到我们这里发展,为我们提供就业、税收,我们地方党委政府,该给的优惠绝不含糊,要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四是打感情牌,我们的企业家中,大部分都是有助人情怀的,都是有大爱的,能够为社会做贡献,也是他们的想做的事情,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老百姓对他们的期盼,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意愿。
绿果农业的王洪生董事长第一次来清河,就说我们这儿的干部不太像官员,而更像服务员。
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全对,但至少有一部分道理吧!”
“李常委,您太谦虚了,说得太好了!”
“李常委,您总结得很到位啊!”
“您的这番总结发言又启发了我,看来我这几天的稿子,还要再修改一下,提升一下了!”
“同改,同改,哈哈哈哈”
“百名媒体记者走基层”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对清河县的宣传报道才刚刚开始。
有不少记者朋友,回到家也不歇着,连夜加班写稿、剪片子,一刻不停地忙碌起来。
张梅在电脑前敲下最后一段:“清河县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要把每颗果实变成希望,把每个梦想变成现实。这里的干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服务群众,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周明的剪辑软件里,万亩青梅基地的航拍镜头配上了农民的笑脸,青梅树下游客围炉煮茶的惬意,游客们在青梅花海中打开拍照的画面,无一不透露出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两天后,一篇篇新闻报道,陆续刊载发出。
ren民日报客户端的《西南小县的产业蝶变》阅读量迅速破十百万。央视新闻的新媒体账号下,“清河青梅香飘全国”的视频播放数千万,点赞数十万。组织人事报的《从荒山到花海: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清河模式》引发组织系统关注。
新的一天,清河县的天渐渐亮了,产业园的厂房亮起灯光,农户们开始往地里去,现成的店铺陆续开门。
新的一天开始了,这个西南小县的故事,还在继续被书写,被传颂,被更多人看见。
而那些镜头记录下的瞬间,终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践的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