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战不是请了神仙吗?黄帝那边有应龙、女魃,蚩尤有风伯、雨师,不过这些都是神话,我觉得三皇五帝时应该用木棍石头打仗,那会儿还没铁呢!”
这娃才六七岁,脑子倒是转得比大人还快。
陈安直点头。
“没错,三皇五帝大概率用的是木棍石器,夏商周三朝才用青铜,战国才有冶铁术,史书上都写着呢!”
“所以说啊,武器就是部进化史,再说骑兵,战国前都是战车,衡量国家强弱都说万乘之国、千乘之国,可赵武灵王搞了胡服骑射,战争形式全变了,各国都学胡人骑马冲锋。”
“最开始马没马鞍、缰绳,骑兵坐上面跟坐过山车似的,可后来马鞍、缰绳、马蹄铁一发明,骑兵就成了战场大杀器,蒙古人百年前能灭那么多国家,不就靠骑兵狠?”
“可春秋战国时,谁能想到骑兵这么厉害?要是那时候骑兵就这么猛,被灭的怕就是秦国不是赵国了。”
“所以火器虽说毛病多,可作为新武器,照样能改战局。”
“比如说火器容易上手,训练个神箭手得好几年,可训个火枪手顶多俩月,而且火器特依赖后勤,没工匠造枪,没朝廷供火药,那就是烧火棍,要是军队都用火器,还怕啥藩镇割据?”
这话可说到朱元璋心坎里了,原本懒得掺和的朱元璋坐直了身子,耳朵都竖起来了。
李文忠眉头紧锁,本来以为陈安就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可这番话却让他犯了嘀咕。
是啊!
火器是有射程短、装填慢、精度差、易炸膛这些毛病,可要是有能工巧匠慢慢改良,保不准就能变成杀人利器,就是改良得花时间。
想到这儿,李文忠又摇了摇头。
“你说的有点道理,但除非能搞出射程远、精度高、装填快的火器,不然现在装备军队还是太急,尤其是精度,我试过火器,一百步外都做不到百发百中,跟弓箭差远了。”
“精度好解决啊。”陈安神秘一笑,“用三段式射击法就行。”
“啥是三段式射击法?”
陈安用手指头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三条横杠,说道。
“第一排先开枪,蹲下填弹药,第二排跟上猛打,然后第三排就这么轮着来,火力不停,能把敌人打成筛子,这就是三段式射击法。”
“密集火力能补精度差的缺,三组人轮着来又能补装填慢的缺,就这法子,啥精锐都能打趴下。”
李文忠越琢磨越觉得这主意妙,旁边的朱元璋也来了兴致,顾不上跟李文忠置气,凑过来看。
朱元璋瞅了半天,点头道。
“是有点门道。”
说着,拍了拍大孙子后脑勺。
“还不快去拿纸墨笔砚!”
朱雄英颠颠跑书房拿来文房四宝,李文忠抢过笔就开始在纸上画,嘴里还念叨。
“三段式射击法能补精度,可火铳兵防护太差了,得两边派长枪兵护着,后面得有督战队,免得被敌人箭雨射得慌了神,外围还得有骑兵守着,敌人败了好追杀。”
到底是名将,陈安给了个思路,他立马就能拓展出完整战术。
朱元璋这开国皇帝更不含糊,从尸山血海杀出来的主,军事素养比李文忠还高,一眼就瞅出了三段式射击法的漏洞。
“你说培养弓箭手得好几年,火枪手俩月就行,光成本就该淘汰弓箭,这话没错,可你想过没,俩月训练出来的农民,扛着火铳上战场,见着敌人冲过来是啥心态?火枪手站第一排直面死亡,就这新兵蛋子能顶住压力?”
这话问得陈安哑口无言。
是啊!
没上过战场的士兵见着敌人冲过来,能拿稳枪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听命令?
大明朝可是最重视火器的,中后期军队火器装备能占三分之二,可为啥打女真人还总吃败仗?
一方面是武将被文臣打压得贪生怕死,另一方面就是兵太差。
敌人还没到射程呢,新兵蛋子就慌得开枪,一人开了头,其他人全跟着搂火,这不纯属浪费弹药嘛!
所以光靠俩月训练根本不够,得用长时间严苛训练让他们学会服从,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