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摇头。
朱元璋朝玩闹的朱雄英招了招手,等他过来,便开始讲古。
“当年咱困守濠州时,在郭子兴手下办事,那老头总是疑神疑鬼的,咱这么能干,自然上了他的黑名单。”
“咱一看这老头成不了事,就回老家淮西招兵买马,这才有了自己的班底。”
陈安插科打诨。
“所以说嘛,干大事不能疑神疑鬼,您就不一样,都是等翅膀硬了才”
朱元璋听出了讽刺,又想踹他,不过这次他忍了,接着说道。
“咱招的这批人,就是淮西二十四将。”
“李善长那时候以谋士身份加入,成了咱的首席智囊,后来他从徐达手里接过淮西集团,成了带头大哥,因为他最会给手下谋福利。”
马皇后端菜时听到朱元璋讲古,赶紧把人都支开了。
她知道这是朱元璋在给陈安和朱雄英传授帝王心术呢。
朱元璋家的帝王术不是书本上的大道理,而是朱元璋拿自己的经历熬成的干货,尤其是这淮西集团的来龙去脉,可是皇室秘传的职场生存指南。
陈安这身份还没正式认祖归宗,朱元璋就开始给他开小灶,可见是真看上这个儿子了。
人活一世,吃喝二字最是实在,尤其对那些苦出身的人来说,好不容易熬出头,还不得可劲儿享受?
这就是李善长能取代徐达当淮西集团老大的原因。
也不能怪他们眼界窄,毕竟五千年历史里真忧国忧民的大人物凤毛麟角,像徐达那种不图钱权的才是奇葩,李善长这样的才是正常人。
要是换个朝代,老板说不定还乐意看功臣们沉迷享乐,比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拿荣华富贵换兵权。
可朱元璋不一样,他自己是工作狂,天天熬夜批奏折,也见不得手下人舒坦,只有徐达那种低调的才能善终,李善长他们就跟猪圈里养的肥猪,迟早要挨刀。
朱元璋另一个谋士刘伯温就聪明多了,当年玩假死跑路,既保全自己又保了家族。
朱元璋明知他没死,也懒得跟个“死人”计较。
刘伯温能看穿这步棋,李善长却做不到。
让他舍弃到手的权财,比剁手还难,毕竟道理都懂,真行动起来没几个人能狠下心。
朱元璋跟陈安和朱雄英讲了淮西集团的历史,又说了这伙人在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
“你以为李善长是好惹的?现在知道淮西集团多厉害了吧,还敢小看他不?”
朱元璋这话里全是忌惮。
陈安总算明白朱元璋为啥总对开国功臣下狠手了。
这些人,太短视!
明初四大案里,空印案和郭恒案杀贪官没毛病,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几乎把功臣杀绝了。
有人说朱元璋是给朱允炆铺路,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因为这些人太作!
朱元璋从小饿怕了,最恨贪官污吏,可有些功臣发达后就开始贪污欺压百姓,活该挨刀。
就说蓝玉,现在才洪武十五年,他就开始跋扈了。
平行时空里他更离谱,收几千义子、强占民田、鞭打官员,打赢北元后还强纳北元皇帝的妃子为妾,回朝路上居然攻打自家州府,这不是造反是啥?
有人说他是自污,哪有自污到藐视皇权的?
他就是觉得自己是大明顶梁柱,结果遇上更狠的朱元璋,才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所以李善长把您请出来找我说和,就是想在您面前撇清关系,说暴徒袭击税吏是小辈胡闹,让您别借机搞事情?”
陈安琢磨着。
朱元璋冷哼。
“拉倒吧,他们就是舍不得荣华富贵!”
陈安一听来劲了。
“正好!现在商税改革顺,一是您老镇得住场子,二是国子监那事让士大夫没脸闹事,但暗地里使绊子的不少,咱不如趁这机会让他们彻底服软,把商税改革从应天府推广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