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生产前,许振东知道,光有设备还不行,还得有懂技术的人,他不可能一直在厂里。
还是必须有一个专业的,技术过硬,并且能一直待在厂子里的人坐镇。
他想起王教授所推荐的那位技术大牛张工,能被王教授推荐给他的,必然是实力强大的人。
于是许振东便决定去哈工大请张工来许家村指导。
张工名叫张启明,60岁,原是省电缆厂的总工程师,退休后住在哈工大附近的老城区。
许振东第一次去找张工时,拎着10斤猪肉,又从村里带了一筐土鸡蛋,敲开了张工家的门。
“咿呀!”大门发出声音,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老头走了出来,正是张启明,张工。
“您好!”许振东打招呼。
张工开门一看,是个陌生的年轻人,皱着眉说:“你找谁?”
“您好,张工,我是许振东,我是哈工大王仲明教授推荐来的。”
许振东递过猪肉和鸡蛋,“我在许家村办了个电缆厂,想请您去指导技术。”
张工瞥了眼猪肉和鸡蛋,没接,说:“我退休了,不想再管这些事。
再说,你们村办厂的条件太差,我去了也帮不上忙。”说完,他就想关门,他也确实不想搭理许振东。
都退休了,干嘛还给自己整那么累?
见张启明真的要关门了,许振东赶紧拦住,他正色道:“张工,我知道村里条件差,但俺们有设备,也有干劲。
还有,您当年想改进的电缆绝缘层配方,我有信心帮您实现。”
这还是王教授跟他说的,在这个时代,这种知识分子,金钱比不过心中的信念和遗撼。
许振东这自然是投其所好。
听到许振东有些大言不惭的话,张工愣了愣,可他的眼里依然闪过了一丝动容。
他当年在省电缆厂时,确实想改进电缆绝缘层配方,让电缆更耐高压、更耐用,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实现。
“你先回去吧,我再想想。”
许振东知道张工有点动心了,没再多说,转身走了。
第二天,许振东又去找这位张工,人家刘备都能三顾茅芦,他也没什么做不到的。
正所谓投其所好,展现真正态度,这次他带了自己画的电缆厂改造图。
然而这位张工看到他的时候,就皱着眉头说道:“年轻人,你放弃吧,我老骨头一把,想休息了!”
许振东连忙说道:“张工,王仲明教授是我的老师!”这时候再不说就傻了。
“恩?老王的弟子?”
果然,张工在知道许振东是王教授的弟子之后,倒是没有了赶人的意思。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关系无处不在。
许振东急忙拿出了准备好的电缆厂改造图。
“张工,您看,这是我们电缆厂的改造图!
我想把挤出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改了,用您当年提出的‘分段控温’方法,这样能提高绝缘层的质量。”
许振东自然已经把准备工作都提前做好了,在拿到王教授所说的两位将来有可能成为助力的介绍后,许振东就特地去了解了一下情况。
见许振东说得头头是道,张工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感兴趣的亮光。
“你先进来吧!”
许振东一看有戏,脸上露出了笑容:“哎!好嘞!”
两人进屋就座后,许振东将手上的图纸递给了他。
张工接过图纸,仔细地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