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寒门宰相 > 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宫闱和皇储(第4页)

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宫闱和皇储(第4页)

“朝廷岁糜巨帑以养禁军,然兵多而不能战,如此虚耗,所益何在?”

“唐行府兵,兵农合一,朝廷岁费尚可支撑。今行募兵,供给衣食住行,耗费远甚,然战力反不如昔,此何故耶?”

李清臣道:“这又回到当年范文正公冗兵,冗官,冗费之说。”

“若庆历年间真能革除积弊,何来熙宁变法之事?”

文彦博道:“诚然,事须究其源流,问其延革。先帝尝言:‘天下致乱者,多是无赖不逞之徒。艺祖(太祖)平定天下,乃悉招四方无赖不逞之人以为兵。’”“此辈以制度约束之,则不敢为非作歹,反藉此安身立命,化为良民。故能天下晏然,鲜有叛民,此诚自古所罕有。”

文彦博此言,众宰执皆表赞同。

章越心道,范仲淹的冗兵问题怎么产生?

还不是太祖用朝廷的兵制来收容那些‘无赖不逞’之人,以避免他们作乱吗?

冗官不也是如此吗?朝廷用官位来笼络知识分子阶层。

冯京道:“韩非子有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冗兵、冗官之弊固有,然此实乃朝廷坐享太平之代价。”

“当以范文正公前车之覆为鉴。”

范仲淹看到财政压力太大,就是撤除冗兵,冗官导致什么结果。

而今章越要裁撤禁军,查权贵隐田,不是又回到范仲淹的老路上去了吗?

章越心道,没错,太祖这条路是可行的,宋朝统治体系一直非常稳固,但任何事有好就有坏,这样的结果就是财政负担太大。

百姓们过得就苦了。

所以宋朝财政收入固然远胜于唐朝,可是都来去养兵养官了。

后来的王安石到蔡京都在变着法子想着怎么维持这个体系。

王安石至少还裁撤了一些。元佑更化之后,蔡京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为了防止旧党复辟,那我就加大加量,让这个体系到大而不能倒的地步。

你一裁撤就会犯众怒。这样我就可以更名正言顺地从民间收敛钱财。

因此蔡京提出了‘丰亨豫大’的口号,进行毫无节制的财政扩张。历史上蔡京搞的当十钱和盐政改革,与到民间明抢有什么区别,整个国家的信誉都被败坏掉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北宋末年,女真没有南下时,就有方腊宋江等大规模起义,早早显露出了亡国之像了。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蔡京被贬路上旁人问他,以你的聪明才智难道不会预见国家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吗?

蔡京说并非不知,只是以为轮不到我头上罢了。

吕公着道:“修德安民也是自强不息!”

“才破了灵州,朝廷本当予民休息,为何不安静了事,一意生事。”

“大宋如今四海之大,所不足者,并非田土,用此何益。以青唐河西为论,距汴京马行五六十日之遥,日后如何照管。万一人心背汉,如此自处?”

给事中黄裳一一秉笔记录。

沈括对文彦博,吕公着道:“西北之势稍有缓歇,但是阿里骨之前叛迹已露,党项虽降心底不服,要持续用兵。”

“而青唐遭到阿里骨侵攻多年,正谋报复。”

沈括道:“不错,司空早有名言,用兵当积小胜为大胜。”

“西北青唐蕃部众多,如同一盘散沙,一向是唯强者而附。这些年有棉桑之利笼络,兼之我军连战连捷,方才稳定,若攻势稍缓这些原先依附我们的蕃部依旧会动摇,会转而投向党项或阿里骨。”

“何况收服河西,我们还有归义军曹氏这面大旗,足可号令旧部,抚慰汉民,可谓师出有名!”

许将亦道:“交趾也是安定南方之要,此间算过,用兵所费合击在三百五十万贯,就算有什么差池,也不会超过五百万贯之数。去年平灵州所费不过千万贯,而内帑所出是两千万贯,若拿剩余一千万贯,平定交趾,河西,湖广,何乐而不为呢?”

“尚可节余五百万贯。”

吕公着道:“就怕五百万贯打不住,还有什么变故。”

“辽国万一南下,又当如何?”

沈括失笑道:“去岁一战,辽国业已胆寒,况今失党项强援,必不敢轻举妄动。且两国和议,正在商谈之中。”

文彦博,冯京,吕公着尽管都有遏制章越权力的意思,但怕是事情一动,又要折腾各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