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满殿文武官员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之色。
户部尚书朱轼手持奏折,声音洪亮地禀报道:“皇上,此次出海商队带回的财物,经核算折价约两千余万两白银。若按市价出售,利润更为可观。
商队已按律缴纳四成税费,其中一半分予船员与官兵,朝廷实得两成。”
话音一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叹之声。
两千多万两白银,即便是折价计算,也足以抵得上朝廷数年的赋税收入。
一些原本对出海持反对态度的老臣,此刻也不得不承认此举的益处。
“皇上圣明!”一位年迈的官员颤巍巍出列,拱手道,“老臣从前多有疑虑,如今看来,这出海贸易确是利国利民之举,不知下次何时再出海,或可招募更多商队。”
此言一出,附和之声四起。
不少官员纷纷上前,言辞热切:“臣家中子侄也是做瓷器行当的!”
“臣愿出资购船,随朝廷船队同行!”朝堂之上,竟似市集般热闹起来。
雍正高坐龙椅,目光沉静地扫过众人。
待议论声稍歇,他缓缓开口:“众卿热情高涨,朕心甚慰。然——”
他语气一转,声音陡然冷峻,“此次出海,八弟带回的消息诸位也已听闻。
西洋诸国船坚炮利,火器之精良远超我朝。若贸然引狼入室,后果不堪设想。”
殿内霎时安静下来。
兵部尚书李先复上前一步,肃然道:“皇上所言极是。西洋人野心勃勃,若知我大清虚实,恐生觊觎之心。”
雍正微微颔首,继续道:“商队出海之事,朕不会禁止。凡有能者,可自行组织船队,朝廷亦可派兵护航。
但如上次般大规模出海,需待我朝水师强盛之后方可再行。否则,非但财物难保,更可能招致外患。”
众臣面面相觑,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皇上所虑深远。
李先复沉吟道:“皇上,当务之急是仿制西洋火器,改良战船。臣请增拨银两,加紧研制。”
雍正目光一凝,沉声道:“准。户部即日拨银五十万两,专用于火器与战船研制。另设‘海防司’,统筹沿海防务与商队护航事宜,由十三弟总理。”
允祥出列领命:“臣弟定不负所托。”
见众人仍有踌躇,雍正语气稍缓:“众卿不必忧心。商路既通,来日方长。待我朝军力强盛,自可再扬帆远航。眼下,当以固本培元为重。”
朝议至此,众臣再无异议,齐声应诺:“皇上圣明!”
---
退朝后,雍正并未直接回养心殿,而是信步向上书房走去。
途经御花园时,春日的花香随风飘来,稍稍冲淡了他眉间的凝重。
上书房内,弘曜的说话声隐约可闻。雍正示意侍从噤声,悄然立于窗外。
弘曜端坐案前,手持《孙子兵法》,正与须发花白的太傅争论:“先生所言‘围师必阙’,孙武之意可是为瓦解敌心,而非纵敌逃生?”
太傅抚掌大笑:“阿哥慧眼!老朽方才故意说错,正是考校于你。”
雍正悄然立于门外,眼底浮现欣慰之色。
目光一转,却见昭华小手撑着脸颊,眼皮不住打架,脑袋如小鸡啄米般一点一点。
他唇角微扬,轻咳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