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川流不息的江河 > 第191章 墨者天下志下(第1页)

第191章 墨者天下志下(第1页)

密室的正中央,一尊石刻画像赫然在目。

"是墨子先师!"周文与庄贾同时惊呼,立即恭敬地跪拜下来。

画像刻工精细,将墨子的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只见他身着粗布短衣,脚踏草鞋,面容清癯而坚毅,眼神中透着悲天悯人的慈悲。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手臂、小腿上都有明显的伤痕——那是长年在水中劳作留下的印记。

"先师的水伤之痕。。。。。。"庄贾声音颤抖,"他老人家每次都亲身涉险,以身作则。"

李明衍仔细端详画像,发现墨子腰间还系着一根麻绳,绳上挂着木尺、墨斗等工具,完全是一副实干家的装束。画像下方刻着一行小字:"墨翟自画于齐地巨野,时年四十有七。"

"自画像。"阿漓轻声道,"墨子亲手刻下的。"

画像两侧的石壁上,整齐地镶嵌着数块石板。周文小心翼翼地擦去上面的尘土,露出了古朴的文字。

"这是。。。。。。"他激动得声音发抖,"墨子先师的手稿!"

第一块石板上,赫然写着"明法天志篇"四个大字。

李明衍凑近细看,只见上面写道:

"昔观禹迹,方悟天志。天之志者,水之道也。水无私流,泽被万物,此天之仁;水激则怒,泛则为灾,此天之威。故明法天志者,当如大禹,顺水之性,导其善而制其恶,使天下咸受其利。"

庄贾恍然大悟:"原来墨子的天志思想,是从大禹治水中悟出的!水的运行规律就是天的意志,顺应规律就是明法天志!"

第二块石板题为"川流尚同篇":

"水出高山,千流百川,终行于海,此自然之尚同也。人间之道亦当如此,上下同心,如水归海。然归海非失其本,如济水入河而不失其清,当存小异而求大同。墨者当如引水之人,导民心如导川流,使天下归于一统,而不失其本。"

周文读罢,若有所思:"尚同不是要抹杀个性,而是像百川归海一样,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走向统一。"

第三块石板是"矩量九州篇":

"禹平水土,以矩量地,划九州而定天下。墨者当持正义之矩,量人间曲直。然矩非死物,如水之矩——因地制宜,因时制变。山高则绕行,地低则填平,遇石则分流,逢土则渗透。持矩者当如治水,活矩量活事,不可执一而论。"

邓起恍然:"原来墨家的规矩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像水一样灵活变通的准则!"

最后一块石板"苍黎不逝篇",字迹似乎更加深刻有力:

"余观禹王,三过家门而不入,非无情也,实大情也。小情系一家,大情系天下。水患不除,苍黎不安;苍黎不安,墨者不息。如川流不逝,如日月不停,墨者之心,当与天地同久,与万民同在。身可朽,道不朽;人可去,爱长存。"

读到此处,连一向沉稳的韩谈都不禁动容。彭越虽然识字不多,但也能感受到文字中的力量,喃喃道:"这就是真正的大爱吧。。。。。。"

在这四块主要石板之外,还有数块记载着守城之法的石板。内容极其详尽,从城墙构筑到守城器械,从兵力部署到后勤保障,无一不备。

周文指着其中一块:"这里提到机关巧术,详见楚地云梦之藏。看来墨子将守城术留在此处,将机关术藏在楚地,是有意将墨家绝学分散保存。"

庄贾点头:"有道理。一旦一处被毁,另一处还能保存。而且。。。。。。"他看向周文,"这也逼着我们齐楚两派必须合作,才能得到完整的墨家传承。"

李明衍走到墨子画像前,深深一礼:"墨子先师用心良苦。他不仅留下了知识,更留下了让后人团结的契机。"

周文在墨子画像下方发现了最后一块石板。这块石板的位置极为特殊,需要移开画像底座才能看到,仿佛是墨子特意留给真正有心人的。

"还有一块!"周文小心翼翼地将石板取出,上面的文字密密麻麻,明显比其他石板更加用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