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川流不息的河水从哪里来的 > 第37章 底筹与宿命上(第2页)

第37章 底筹与宿命上(第2页)

"我来到这个时代已有十五年。"徐福的声音低沉如潮水,"可我的外表与十五年前几乎没有变化。"

李明衍瞪大了眼睛:"你是说——"

"我们这种穿越者,衰老速度非常缓慢,大约是常人的十分之一。"徐福的目光穿透夜色,直视李明衍。

"十五年前,秦王年仅两岁还在他国随先王为质,我便已进入秦宫,以方士身份示人。"徐福目光深远,仿佛穿越时空,"十五年过去,常人已是物是人非,而我却容颜依旧,毫无衰老迹象。当初那些年龄与我相仿的侍从,如今已头发花白;而秦王从童年到少年,亲眼目睹我不曾改变,自然深信不疑。"

李明衍恍然大悟。难怪秦王会相信徐福的"仙道",这种非自然现象确实足以让人深信不疑。

"此外,"徐福继续道,声音低沉,"秦王志在千秋万代的大帝国,自然渴望自己的寿命也能如此绵长,以亲眼见证乃至亲手塑造那盛世辉煌。这种欲望,人之常情。"

李明衍思索片刻,又问:"方才你提及底筹,究竟为何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福眼中精光一闪,声音陡然压低:"此事说来话长。"他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偷听,"昔日苏秦游说六国,首创合纵之策。彼时佩六国相印,权倾天下,一人之力抗秦二十余载。"

"苏秦纵横捭阖,确为奇人。"李明衍点头。

徐福继续道:"然苏秦临终前,已看清大势。合纵之策虽可一时制秦,终非长久之计。六国割据已久,难以同心,终被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各个击破。"他声音更低,"苏秦临终前,曾为六国留下遗策——既然正面对抗秦国势必失败,不如各自暗藏杀手锏,以非对称之道制衡秦国,待时而动。此策便是六国所谓的底筹。"

"原来如此。"李明衍若有所思,"难怪历史上秦国虽强,统一之路却异常艰难。"

"正是!"徐福点头,"苏秦深知六国难以同心协力,必将各自为战。故其遗策乃是令各国精心准备一张足以翻盘的底牌,在关键时刻能够扭转乾坤。此策一出,六国君主皆为之动容。"

徐福凝视远方,仿佛能穿透历史迷雾:"各国底筹皆为国之重器,秘而不宣。各国底筹只有谋主与国君知晓全貌,甚至重臣都不得而知。你若以为底筹就是历史上一些发生过的堂皇策划,便是把古人想的太浅了。"徐福叹息道,"秦国虽闻底筹之说,却如雾里看花,不知各国究竟暗藏何物。秦王交付我的使命,便是逐一探明并拆除各国底筹,为秦国扫清障碍。"

李明衍恍然大悟:"秦王如此重视此事,想必已意识到这些底筹对统一大业的威胁。"

"不错。"徐福目光深邃,"苏秦虽已逝去多年,其布下的这盘大棋,却仍在左右天下局势。秦王欲成帝业,必先除去这些暗藏的利剑。"

"那成蟜之变。。。"

"正是韩国底筹之一!"

李明衍心头一震。难怪韩国一向谨慎,却在此时发动如此冒险的行动。原来这就是他们的底筹!利用秦王同母兄弟叛乱,配合边境军事调动,一举颠覆秦国统治。如果成功,秦国确实会元气大伤,甚至改变历史走向。

李明衍恍然大悟:"难怪成蟜敢于谋反,原来背后有韩国支持!不过这种机密,你如何得知,成娇之乱,即使是历史爱好者,也大多不知。"

徐福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此事颇为有趣。成蟜之乱在后世史书中确实只有寥寥数笔,不值一提。"

徐福嘴角微扬:"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并非掌握未来史实,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成蟜之乱在后世史书中不过寥寥数语,谁会记得其中细节?我的发现,全靠现代人的系统分析思维。在这个时代,各国情报系统虽严密,却存在一个共同盲点。"

"什么盲点?"李明衍好奇追问。

喜欢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请大家收藏:()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