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川流不息的河水从哪里来的 > 第152章 寻迹古河口上(第1页)

第152章 寻迹古河口上(第1页)

晨露未消,李明衍已在燕国驿馆的偏厅内摊开一幅古老的河道图。这张羊皮纸上的图纹已经泛黄模糊,其上标记的河道与现今所见大相径庭,仿佛描绘的是另一个世界。

阿漓立于一旁,纤指轻点图上某处:"这便是禹王当年所治九河之一?"

李明衍微微颔首:"禹治水,导九河,疏九泽,此乃千古水利之始。可惜千年沧桑,山形水势早已变迁,昔日痕迹难寻。"他的目光掠过燕地诸水,陷入沉思,"燕国自周初立国,至今八百载,国中水利史料应当丰富,却少有禹工遗迹的记载,这很不寻常。"

"是线索不足,还是有意隐瞒?"阿漓敏锐地问道。

"禹工遗迹关乎治国安邦之术,历代君王或有意藏匿。"李明衍轻叹,手指在图上轻轻划过,"我以为,正因如此,找寻禹工遗迹,便是检验我们仙家情报能力的最佳试金石。"

话音刚落,卢敖领着子彻前来晨见。自从李明衍成为仙家门主,短短数日,门中已有井然秩序。两人皆换上了深青色道袍,腰悬青铜小钟。

李明衍引众人入座坐于主位,身着一袭青灰色窄袖长衫,腰间系着水波纹的丝带,神情肃穆。左右两侧坐着卢敖、子彻,每人面前都摆放着一卷竹简。阿漓着一身百越风格的藏青色短打,静坐于李明衍右侧;邓起则抱着一摞厚厚的绢帛古籍,站在一旁。

"诸位,今日我要交给仙家第一个任务。"李明衍环视众人,声音沉稳有力,"寻找燕地禹工遗迹。"

卢敖恭敬地问道:"门主,何为禹工遗迹?"

李明衍从案几上展开一幅自绘的九州水系图:"大禹治水,功盖天下,然其真正智慧远超世人想象。他不仅解决眼前水患,更为后世千年布下远谋。"他指向图上北方区域,"各国都有禹王留下的水利遗迹,蕴含深意。我已在韩、魏、赵三国发现其踪,唯独燕国尚未寻得。"

子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门主是说,这些遗迹中藏有重要秘密?"

"不错。"李明衍点头,眼神凝重,"禹王水脉,关乎天下安危。若能贯通九州水脉,或可在乱世中为民寻一线生机。"

"那燕国的禹工遗迹,该从何处查起?"子彻问道。

李明衍略显遗憾地摇头:"这正是难处。我已查阅燕国水利志,发现记载虽丰,但与禹工相关者寥寥无几。"

卢敖思索片刻,提议道:"我仙家弟子散布各地,可分头寻访。有擅古籍研究者,可查阅燕国八百年史册;有善交游者,可走访民间寻访传说;有精地理者,可实地考察可疑水系。"

李明衍赞许地看着卢敖:"正合我意。"他转向众人,"此乃我交给我门第一役,望诸位全力以赴。"

子彻双眸炯炯有神:"门主放心!弟子等必不负重托!"

众人领命而去,动作迅捷,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彩。这些年轻方士过去虽有一身本领,却因门派式微而无处施展,如今终得明主指点,个个精神焕发。

卢敖临行前,李明衍又叮嘱道:"我接门主之事,不必与太子等人提及,对外就说是与我交流后,禹工之事与仙家追求颇为相合,自愿相助"

卢敖心领神会:"门主放心,我等谨记门规。"

就这样,仙家弟子分成三队:以卢敖为首的文献队,专责查阅燕国自周初立国以来八百年的官方记录;以子彻为首的走访队,四处奔走,打探民间传说;以邓起为组长的实地队,沿着燕国主要水系一一勘察。

韩谈负责与太子丹的门人沟通,协调官方资源。

阿漓则协助李明衍整理各方送回的繁杂情报,阿漓留心发现此事远比治水更为棘手——水势再复杂,尚能寻得规律;而人言万千,真假难辨,如何从杂乱无章的传闻中梳理出真相,需要一种全新的智慧与方法。

····

七日后,文献队传来第一份重要发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